第32章(第3/4页)
熊文寿见他不吃软的,当真敢不放自己入城,大为震动,更是怒不可遏,在这一刻甚至起了攻城的念头,手已按在弓上,但脸色刚刚一变,周章就又道:“将军还记得那日太子与陆靖方握手为誓么?在将军看来,那日太子所为,是出自真情,还是随便说说?”
熊文寿一愣。惊周章这一提醒,他非但想到刘钦起誓的那天,更又想起之前陆宁远突围出去,刘钦困守城内,几次到了破城的关头仍不肯失信、自己逃走,心里一震,这时才第一次想到另外一种可能——刘钦真的会回来。
或许是他打心眼里觉着,刘钦身为国之储君,金枝玉叶,只要活着,只要大雍的国土还剩下一城一地,他就能继续过他那锦衣玉食的生活,花像他这样的人几辈子也赚不到的钱,享他几辈子也享不到的福。
他这样的人,既然已经逃出生天,怎么会干出这样自投罗网的蠢事,把自己重新置于朝不保夕的危险之地?
但这样的蠢事,刘钦的确做过,而且就在他的面前。既然做过一次,就难保不会做第二次。熊文寿想到那日太子起誓时的神情,心里愈发犯起迷糊,拼命回忆着那日的细节,想要找出一点蛛丝马迹,好确认他到底是在做戏还是出自真心。
他想了一阵,一无所获,但心里已隐隐倾向于后者,明白刘钦一旦回来,见宠臣被自己害死,定不会轻饶了他,就算碍于形势,当场并不发作,等彻底脱险之后,也定要秋后算账,不可能轻轻揭过。
现在去救陆宁远,未必活不下来,但要是就这么回城,固然能暂时留下一条命,以后却也实在不好说,就是侥幸不死,怕是从此也与官场无缘,削职为民,实是生不如死。当下咬一咬牙,狠瞪了周章一眼,一扯马头回身。
他一来一去,又耽搁了小半个时辰,土垒上只剩下零星的交战声,显示着仍有人还活着,但估计已经没剩下多少,更不知道最关键的那个陆宁远是死是活。
要是已经死了,他这一趟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熊文寿心里一时又恨又悔,但别无他法,只得硬着头皮擂鼓进攻。
幸好现在土垒上面,陆宁远仍在指挥,交战声小下去,也并非因为人都死光了,而是他令所余残部中的大部分人借着堆积如山的同伴尸体隐蔽起来,让夏人以为山上的人已经都死光了,轻进急攻。
几个夏人参领立功心切,不管不顾地杀上来,想要取他首级,谁知还没近身,下一刻已陷入包围之中,被以多打少,当场毙命。
用这办法杀死的人里甚至还有一个都统。长官被杀,那一营的士气便难免受挫,即使是夏人,眨眼功夫连丧数个参领都统,也难免军心摇动,于是攻势暂缓,陆宁远也借此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但夏军独步天下,毕竟有过人之处,这一军里除非死了狄吾,不然像这样死个把人,根本无伤大雅,只稍事休整,马上又急攻上来。
他们这回有了防备,同样的法子已没法用第二次,夏人一点点攻上来,所树鹿角尽被拔除,撒下的铁蒺藜也全都扎进满地的尸体里,再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了应对前面那几十次攻击,土垒上已不剩下半支箭,就连尸体的箭囊都翻遍了,只有与夏人短兵相接。
张大龙仍在左右拼杀,手持两杆铁槊当空挥舞,戳在人身上,便是一个血洞,逼得夏人进三步、退两步,始终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土垒。
但毕竟敌众我寡,活着的人已经不多,就连战时一向站在最后面的李椹都负了伤。陆宁远已自知必死,暂离了前线,从袍子上扯下一角,手指蘸了身上的血,正要落笔,忽然听见山下传来鼓噪之声。
他站在高处,看清山下友军终于肯回师救援,当机立断,将那一角袍子扔开,立刻整军突围。
这一战从夜里一直打到清晨,当天际泛起微光,太阳从东边满布的浓云间隐隐透出一角光亮,他才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援军,带着八十多个血人奋死突出重围,与熊文寿的数千旗帜整齐、盔甲鲜亮的部众会合。
“本将路上遇见夏人,被耽住了一会儿。”熊文寿衣冠整整,上下打量他一眼,“幸好还不算太晚。”
陆宁远两眼紧盯着他,一声未吭,转马而去。他身上几处伤口已经干涸,几处还在涌血不止,在萧瑟寒风当中呼呼冒着热气。
再热的血困在身体当中,也要冻结成冰,流也不流,不割上一刀,让它喷溅出来,不知道能有多烫人肺腑。他在马上尽力挺直了腰背,可眼前发黑,一步便是一个踉跄,一向乖顺的马好像也不听使唤,天地隐隐约约旋转起来,转过一圈,又是一圈,然后忽地上下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