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邹元瀚一路追着扎破天,率军赶到黄州府后,探得翟广已弃大同镇而走、驻军兰溪,心中一惊,算算时间,以为翟广已经攻破此地,一时跌足而恨。
他此次剿贼不可谓不用心,可数月之间让贼连陷州县,该如何向朝廷交代?正懊恼间,后续探马回报,说翟广一连数日只在兰溪顿兵不进,至今还没攻取此地,邹元瀚登时又惊又喜,忙下令军队急行,务必正翟广破城之前赶到。
可翟广岂是等闲之辈?从几天前他发现自己中计,被陆宁远拖延多日,没能攻取兰溪,便明白与官军主力的一战不可避免,早早便做好准备。他为着保存力量,像这样的大军交战,之前一向能避就避,但避不开时,也没什么可惧。
邹元瀚所率官军名为三万,但据他所知,这三万只是为了向朝廷讨饷用的数字,不是实数,邹元瀚真正能调动的军队只有一万四五。
先前他被打得只剩下三千人,与邹元瀚一比,那是蚂蚱腿上的肉,但自从在大同镇附近募兵以来,跟随他的士卒已有万人,虽然有些未经多少训练,远不能称得上是精锐,但官军也不是各个能打,就是以少对多,他自觉也有几分胜算。
况且据他探得,邹元瀚昼夜急行,以致马军步军互相脱节,彼此间已差出数十里地。邹元瀚立功心切,率领先锋骑兵在前,把大军甩在后面,正是天赐良机。
邹元瀚定然已经听说了他粮草被烧之事,见他顿兵城下,必定以为他手下军队士气萎靡,有轻他之心,不会多加防备,正是天赐良机,当下探明邹元瀚前军所在,倾巢而出去他必经之路上设伏,兰溪镇外只留一座空营,用以迷惑那支行踪诡秘的官兵,防止他们察觉之后去给邹元瀚报信。
又过半日,邹元瀚果然亲率先锋部队赶到,为抄近路,没有走平坦官道,而是听就地找来的当地向导提议,走了条能省半日路程的小路。山中狭径堪堪只够双马并驾,邹元瀚军如长蛇,逶迤数里,仰望但见双峰插天,中间只余一线,两侧山石荦确,静悄悄如有杀意浮动。
若是此时山谷两侧有一支伏兵……他心中转过这个念头,登时慌了一慌,但随后便想,翟广连千方百计攻下的大同镇都没有守,听闻粮草还被烧了干净,在兰溪镇外也顿军无功,料想已经破胆,如今自己大军致讨,翟广不狼狈逃窜已经够有胆量,岂能主动来找自己?
这念头还没转完,就听头顶两声炮响,忽然数百面红旗从两侧山石后立起,山石滚落,箭下如蝗,喊杀声漫山遍野,如潮水般滚滚而下。半山腰上,一人身穿褐色棉布衣服,外面只着布甲,腰挎一柄长刀,正冷冷望他,忽然两腿一夹,猛然催马,向着他疾驰而下。
邹元瀚大惊,一时估摸不出来人有多少,但见敌暗我明,又被人打了埋伏,也知道在此处交手不会有好下场,猛一勒马,调转了马头欲退出谷外,后军却匆匆来报,说谷口处杀来叛军,人数不明。
邹元瀚派去前面的斥候还没回报,但不动脑子也知道那里一定也有伏兵。再看先前引他走这条小路的那个向导,已经趁乱逃走,不知去向了。
邹元瀚明白中计,心中大恨,却抓不到人,只得作罢。如今他被困在中间,前后都让人堵死,只能在此决战,这场面有些似曾相识,他一时不及细想,只得拔剑在手,硬着头皮道:“给我上!”
话音未落,翟广已经离他只有几步远,几个亲兵迎上去挡住,邹元瀚连忙驱马后退几步,但见翟广一刀一刀地砸下来,带着磅礴的怒气,那只伤疤横贯的眼睛在这时显得莫名骇人。
他心里怯了,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绝没有束手待毙的道理。况且他平日里吃空饷、克扣兵士钱粮,也并非都用在自己身上。想也知道,一旦真有恶战,就自己手下的那些个虾兵蟹将如何能靠得住?因此平日里他始终拿截留下来的银子供养着一支私军,名义上仍隶属于朝廷,只是遴选出来的一支精兵,其实不然。
这些私军是他从普通士卒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身强体壮之辈,而且俸禄颇丰,拿的是他的钱粮,吃他的饭、穿他的衣,对他忠心无二,而且只忠诚于他,不知有别人。如此一来,无论上面如何风云变幻,一旦有事,他恃此一军,也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他这次急行军,为着图快,带的都是一人配给两骑、装备精良的私军,人数足有千人。在峡谷中,大军展布不开,任翟广有千军万马,能接敌的也就那么点人,想要打败他,哪有那么容易?
他想到这里,胆气重壮,命左右拦住翟广,在亲兵举盾护卫之下,冒着箭雨往来处突围。为今之计,前路已不可走,只有尽力突围出去,同后面的步兵大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