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一县县令失踪,也不算是小事了,但说大到底也不算大,尤其是于陈执中而言。刘缵好笑道:“不过一个县令,失踪也就失踪了,除了他的官籍,再调一个人去也就是了,舅舅何必为此烦心。莫非这人是畏罪潜逃么?”
陈执中有些欲言又止地看他,终于什么也没说。刘缵一下感到舅舅有事瞒着自己,心生不悦,但一个小小县令的失踪,怎么想也与自己毫无关系,便没有再说什么。
谁知第二天朝会,便有人弹劾兴国知州多年来贪污修河公款、赈灾钱粮,私贩官盐,炮制冤狱等,紧跟着,对武昌府下辖各州县长官弹章如雪,纷至沓来。
刘缵听见“兴国州”三字便觉着耳熟,在朝堂之上,不惜冒着失仪之过,回头向陈执中看去,就见舅舅脸色一时苍白了,眉头深深拧紧,现出隐隐的慌张之色。
下朝之后,刘缵马上便找到陈执中,没有问他和那兴国知州有什么来往,第一句便是:“你瞒着我在外面都拿了多少好处?”
陈执中让他问得一愣,马上反问:“这话是从何说起?”
刘缵知道自己这个舅舅素来贪财,这些年来怎么说都没有用,可无事时倒也罢了,见到这个关口他还瞒着自己,恨地叹了口气,“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舅舅不妨试想,等我承了大统,那时你想要什么不可得?何必在这时执迷其间,以至于功亏一篑?你和底下有什么牵扯、牵扯得多深,不要再瞒我,赶紧一一摆出来,我同你一起谋划出个法子,该丢的丢、该稳的稳,还有些该撇清的关系一定要撇清……不然这火可就要烧到你身上了,你不现在抽身,还等着何时抽身?”
陈执中只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已至此,只怕想抽身也难了。”
刘缵一愣,陈执中却抬起只手,止住他后面的话,“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人使团要来了,我看不妨……”
刘钦有顺藤摸瓜策,他也有围魏救赵法,且看是谁先扛不住罢!
没过几天便是万寿节,刘崇要受文武百官朝贺和诸国献礼。如今周边诸藩,只剩下西南诸小国还遣使朝贡,东北、西北诸国是不必说了。少了他们,难免冷清,礼部为着让今年万寿节排场不输往年,国内诸王公大臣、各省长官的献礼仪式便办得格外热闹。万寿节前三日起,便不再受理刑名,禁足多日的刘钦也终于放了出来,着一身太子礼服,不见消瘦,眉宇间也没有抑郁不平之气,反而喜气洋洋地向刘崇奉上御酒祝寿。
刘崇见着他,忽然想起之前被夏人吓得自请就藩的三儿子刘骥,当时恼他,许久不见倒还有点惦记,便趁着醉意、喜意,提出要把他召回京小住一阵。刘钦闻言,在心里皱了皱眉,面上却不显,规规矩矩捧着酒盏退回席间。
谁知宴席未过半,夏人之前派来商讨议和之事的使者竟然也来祝贺。因他们之前并未知会礼部,所有人均感措手不及,贸然传见,万一他们在陛下的万寿节上闹事,国体有失,谁敢担这个责任?正拿不定主意间,刘缵第一个站出来道:“近来夏人一改虎狼之态,颇有与我修好之意。既然他们派使者祝寿,待羽林检查过后,父皇何吝一见?也是向夏人彰显我大雍睦邻友好之意、偃兵修好之诚。”
刘崇思索片刻,终于点头道:“检查一下他们所带礼物,如果是诚心觐见,便请他们进来。”
很快礼部与羽林共同回报,夏使这行人应当是真心祝寿,刘崇传见,这几人果真是为修好而来,宴席便又愉快地进行了下去。席间,刘崇渐渐醉了,指着刚刚建言的刘缵,对左右道:“朕的这几个儿子,要么太站不起来,要么太站得起来,哎,只有衡阳王最为忠顺。俗话说家有孝子,不绝其祀。朕管着这一大摊子,也是一个大家……”
天子一言九鼎,说出来的话便是圣旨,岂能再改?崔孝先不等他把后面的话说出口,马上举着杯子跪地道:“陛下所言正是!正所谓家有正子,不亡其家,家有孝子,不绝其祀。太子明睿英断,正是家中正子,此是陛下,是臣等,乃至天下万民之福。臣谨奉寿酒恭贺陛下!”
一句话,刘崇说了后面,他则把前面强调一遍。等他说完,许多人跟着一同离席奉酒,大唱祝词,刘崇后面的话便没法说了,只好借口醉酒,起身更衣。
他这样说不是真的醉了,只是借着酩酊之态试探群臣反应。如今两个儿子争斗得愈演愈烈,北边夏人也步步紧逼,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近来弹章盈案,东南数省都被震动,无一寸宁静之地,十之八九是刘钦做的,日后刘缵回击,要弄出多大的乱子还不知道,由着这两个儿子折腾下去,怕是国无宁日。必须早定大计,退位看来已是一月之内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