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什么,文宁死了?”
刘钦微吃一惊,问朱孝:“具体怎么回事?”
自从岑鸾之乱后,朱孝原本被他派去控制刘崇,不让他和外界有任何联系,但近来刘骥已死、夏人退去、刘钦收拢了京畿数大营兵权,更借岑士瑜的案子在朝中牵扯出一大片人,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流放的流放,无论对中朝外朝,都已坐定了,看他父皇,便如看一头拔了牙爪的老虎,没必要再关在柙里了,便解除了对他的控制,调回朱孝。
刘崇退位之后,原本就居于深宫,到最后也没能争取到临朝听政之权,因此不能常在众臣面前露面。他忽然被控制住的事,除去刘钦的几个心腹之外,就再没人能清楚知道,耳目最灵通者,也只是捕风捉影,偶尔知道一鳞半爪,也不敢议论。
近来刘钦因战事频仍之故,加上自己身体有恙,几乎不曾举办过什么典礼,更没有大宴群臣过,连献俘大典都只匆匆出席片刻,刘崇更是没有在百官面前露面的机会,众人几个月没见他,倒也没觉着多么奇怪。
朱孝谨慎地答:“是昨天晚上死在寿阳侯家里的。具体情形不知……只知公主是被闯入寿阳侯府的刺客刺死的,刺客杀人后逃遁,不知去向。”
刘钦沉吟。
文宁公主是他姑姑,无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都和刘缵勾结在一起过,对他不利。听闻她的死讯,他倒没有什么伤感之情,只冷静地想:晚上,在寿阳侯家里,刺客逃遁……
他心里已有数了,问:“那刺客还刺伤什么别的人了么?”
朱孝答:“侯府上当天晚上再没有别的人受伤,就有一个侍女在看到公主遇刺后惊慌过度昏厥过去,现在还没醒。”
刘钦点点头,“查一下文宁和那什么寿阳侯的事。”
朱孝肃然道:“是!”
刘钦虽然从小就生长在京里,但对京里大大小小的侯爵也不能尽数认识,大多数能有个耳熟便算不错了。这寿阳侯他倒是有几分印象,虽然不记得他名字,却也隐约听说过他生得一副好样貌,文宁什么时候与他有了联系,他倒没听说过。
文宁深夜不在自己家中,跑到这人府上,查一查,应当能查出点什么。还有那刺客,闯入进去却只杀文宁一人,可见一开始就是奔着她去的,但他不去文宁家中而是去寿阳侯府作案,也颇值玩味。
刘钦拿手指敲敲桌面。
他当然还记得,当初刘缵还没死的时候,夺嫡之争正烈,文宁公主曾入宫求见过刘崇,似乎是说了一些二十年前的旧事,让刘崇龙颜大怒,当时差点废黜了他母后,也牵连到了他。
后来他母后对刘崇感以旧情,百般讨好,才终于没有被废,其中艰辛险恶,就是刘钦也不能尽知。
如今他父皇刚刚失势,文宁公主就在这时死了,事情是谁做的,其实不用费什么心思去猜。刘钦让朱孝调查文宁与寿阳侯的关系,却没有热心搜捕刺客,便是这个缘故。
“陛下,薛大人已在平台等候。”内侍见他正在出神,小声道。
刘钦“嗯”了一声,顷刻间将这件小事抛在脑后,起身去见薛容与。
他与薛容与这次见面,是要商讨北军军饷的事。刘钦查过内帑,简单计算过,支应这一年的没什么问题。但钱就这么多,不省着点花,等明年国库当中没钱,内帑也空了,再有大事,就不知钱从何出了。
薛容与精于财算,几天前便计算好数字呈给刘钦,刘钦却说要再议,他便知道陛下对这数字并不满意。果然一见面后,省去寒暄,刘钦马上便道:“你呈上来的我看过了。按我大雍之前的规制,军户每人每年饷银应当在十两,骑兵稍高,是十五两。”
“自与夏人开战以来,江北战士死伤过甚,合解定方大营与各地驻军,骑兵只有五六万众,其余兵士零零散散加在一起约十七八万,还有些因为被夏人隔断,已近独立,不复受朝廷制辖,也不可能运粮饷过去。这样算来,你呈上的数字要高出十之三四,是什么缘故?”
薛容与不慌不忙答道:“陛下,内帑当中多白银、钱币、丝帛,少粮食、盐,北军众将缺的却是粮食、衣物、布匹。如今江北米价腾跃,布帛更不多见,既是要为将士们纾困,就不能只送银子了事,必当先在江南将银钱大半折算成粮食等实物,才能输往江北。”
刘钦何等聪明,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我倾内帑金银大量折成实物,会把粮价、布价、盐价抬高,想换同样多的粮食布匹,就要花更多银子?”
“陛下圣明,臣正是此意。”薛容与见他一点就透,颇觉欣慰,却也不拍什么圣质聪悟的马屁,又道:“臣想陛下可能会虑及江北众将虚报兵额,冒领朝廷饷银之事,其实他们军中没有那么多人头,浮出的那十之二三,刚好可以用这个口子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