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刘钦把弓递给旁人,登上看城,便有内侍为他净手,解开护腕,然后将一件狐裘披在他肩上。
刘钦身上还有热汗未消,便不让人系紧,敞开怀坐在椅子上,一开口呼出一串热气,马上被烈烈北风撕扯开,“好了,开始吧。”
一转眼又是一年冬狩。这年刘钦没再将驻守在外的众将召回,因此规模也就远远比不上去年他刚登基的那次。只是既然要治戎讲武,场上总要有些武人,他不能亲临江北检阅各军,便要江北诸将各自派几个健儿过来比校武艺。
他方才射猎回来,算是开了个彩,之后的一项是让众人比校骑术。
今年不见了秦良弼、陆宁远几个,参赛的人中,除去江北众将派来的健儿之外,还有从东南各省驻军当中选出的小将、御林军中诸将校、一些年轻的宗室和重臣子弟。
这些武弁贵戚,大部分自然都是用自己惯骑的宝马来比试,以便更能取得名次。御林军中的将校,更是沾了刘钦的光,得以从他的马厩当中借来御马,因此各个摩拳擦掌,昂首挺胸,看着旁边那些身份比自己尊崇得多的贵族少年,也不由多了几分睥睨之色。
由于人数众多,怕一会儿跑起马来互相挤压,因此参赛的人被每十个人分成一组,这么一轮轮比试下来,选出每组当中最快的人,最后额外再跑一次,决出最后的胜者,这一场便算结束了。
这会儿第一组人刚刚列队,余下的人还未上马,只在一旁观看,既紧张,又兴奋,看着已经在马上的人窃窃私语,“不愧是御马,骨架不一般。”
“看着好像是北方马呢。”
“嗯,江北来的那些人不全都是这样的?”有人酸溜溜道。
“不对,你看那个——那不是朱统领么?”
众人瞧着,果然朱孝就在第一队人当中,却不像其余御林军中选出的好手那样骑了匹威风的御马。看他座下那匹,无论是毛色还是骨架,都十分一般,不知他今天怎么选了这么一匹来参赛。
刘钦在看城上下望,听不见众人的私语,但见下面健儿骏马林立,也不由露出几分笑意,一时却没注意到朱孝。
崔允信上前拍马道:“陛下那几匹天马,即便在这些宝马当中,也让人一眼便能瞧出不凡。”
刘钦心情正好,便指着下面,对他和左右解释道:“那匹枣红马,那匹青骢马,都是去年灵璧一战中从夏人那俘获,陆靖方献回朝的。那一战,倒是俘获夏人不少良马!”
当时灵璧一战在朝中砸出了不小的水花,崔允信自然一早就摸清了这几匹马的来历,之所以凑上来贺这个喜,只是凑趣讨刘钦的欢心。
在朝廷公文、众人口中,那一战常名之为“灵璧一战”,其实只是图个好听而已。那战是在一个村子里打的,村名有几分凑巧,叫“刘家村”,正和国姓一样。所以其实应该称之为“刘家村一战”,但因为太不好听,也就从没有人这么叫。
那战中的夏人主帅,一个叫斡赛里的都统,在刘家村里被斩首,麾下士卒也死伤甚重。
按说都统在夏人当中虽然也算高位,却毕竟不是正经将军,在以往两国交战之中,这样的人哪一次都要死上个把,一战当中杀死一个都统,不算多大一件事。但这斡赛里行事太过嚣张,在此之前已经骚扰过十数乡县,还曾几次败过前去邀击的雍军,害民不浅,为朝野人所共愤,能一战而将他斩首,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朝廷中密切关注此事的大臣也不由暗暗松一口气——迄今为止天子还没说什么,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此人再不死,就有别人要收拾收拾准备掉脑袋了。
但此战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灵璧一战虽是伏击,占据地利,又有以逸待劳之便,但所与对敌,毕竟是斡赛里这一路当中的精锐,大部分又都是装备精良的骑兵,甲胄齐全,几乎每人都有战马,还有人配备了不止一匹。这些人的战力,自然同寻常夏人不可同日而语。
对付这样的夏人,每杀伤三个,自己只折损一个士兵,已经是两国交战以来都从未见过的战绩,无怪刘钦收到斡赛里死讯时没什么反应,却在后来拿到详细军报的那刻连说了两个“好”字,喜形于颜色,当即把军报递给旁边侍候着的宦官,让百官传阅。
为陆宁远送行时刘钦对他说的,“为大雍练出支真正的军队,结结实实打赢夏人一仗”,这么快竟然就已实现了大半。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一战胜则胜矣,可惜却是伏击,也是欺负夏人在村子里跑不起马,而不是在野战当中同他们真刀真枪地大胜一场。
只是既然有一,便会有二,刘钦熟知陆宁远是何等样人,只要给他兵马、钱粮、信任,剩下的他便都会带给自己,便对他在江北所为不多过问,来往信件当中,说得更多的反而是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