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乙里补“一击将军”的名号,陆宁远自然是听说过的,而且是听闻已久。

上一世他征战半生,同夏人大小将领大多都有过交手,又无一日不留心江北战事,就是一些没交手过的,也暗自调查清楚,以免日后吃亏。乙里补是他曾亲自会过的人,对他的行事风格,陆宁远自然再清楚不过。

相较别的夏军将领,乙里补行事谨慎,用兵持重,元涅不遣别人,而是派了这么一个人来,足见其真正用意还是在山东,时至今日也不将商丘一带放在眼里,对他尚有轻视之意,对西线也只是求稳而已——既然如此,非但商丘他要取,就是开封也要搏一搏的。

但这是之后的事,眼下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应对乙里补。陆宁远对他再是熟悉,他麾下士卒也都是实打实的精兵,一场硬仗毕竟在所难免。

好在乙里补是为救商丘而来,不论他为人如何谨慎,目的摆在明面上,行军路线也无非那么一两条,毕竟是失了先机,文章便要在此处做:绝不能让乙里补安然率军驰援至商丘城下,否则商丘守军定要出城同他们一道夹击,那时雍军必败。

一定要在半路上废掉这路人马。

决心已定,剩下的便是怎么做了。乙里补为人持重,不同于呼延震,轻狂有轻狂的打法,持重便有持重的应对。陆宁远知道他没那么轻易中计,便前前后后设下足足三路伏兵,且每一路都不是佯动。

不止最后那路,前面两路也都是真正设伏,若乙里补轻敌冒进,早已吃亏,若他麾下士卒不是那样敢战、能战,也早已败退,不能再往前一步。

但夏人精兵,当真独步天下,乙里补又当真颇通兵略,非等闲之辈,小心之下,将他的两次伏击给尽数化解了。

为这一伏二伏,陆宁远实打实地折损了许多兵马,最后两路伏兵尽数败退,虽然是他下的令,但就是他不下此令,想要在人数相当、甚至还略逊于夏人的情况下于正面交战之中战胜他们,也是难如登天。

交战过程中的几次拉扯,雍军几次进击、又被击退,也不是做戏,而是当真力不能及。也正是因为如此,乙里补才以为他已经技穷,打算追亡逐北,一鼓作气把他们这些“残兵败将”一网打尽,这才陷入第三道伏击圈中。

这是陆宁远真正为他布下的杀招,前面的两道伏、两次败退,都是为这第三次做的铺垫。对乙里补这条谨慎持重的大鱼,不往鱼钩上吊些厚饵,如何能引他上钩?

早在去年冬狩之后,徐熙献上新制火铳图纸,刘钦便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能工巧匠赶制。但铳筒需要的工艺实在太高,尺寸稍有偏差就有炸膛的风险,也达不到预定射程,朝廷当中还在想办法,听说至今造出来的也不过几百支,还不曾发往江北。

只是火铳做不出来,火药倒是产量大增,既然暂时不能和火铳配套,陆宁远这次启程前就向刘钦讨了些。刘钦也是大方,见他想要,便将武库里现存的都给了他,又因两国已经交战之故,命工匠大量生产,不日还会又新一批运往江北,各军当中都有配额。

陆宁远因有充分时间准备,便事先在地下挖掘了数道壕沟,下面铺设火药,上面又铺了一层薄土,以杂草覆盖。因他一向要求严格,他营中工兵都是好手,做事绝不含糊,将活做得干净漂亮,除非走得很近,不然绝看不出异样。

乙里补当时既然相信雍军已然大败,疑心不起,在马上奔驰,速度又快,自然完全发现不得,等察觉到马蹄下面触感不对,早已晚了。伏在两侧的雍军马上引燃火药,几道壕沟同时爆炸,乙里补连带着他身后的普通兵将一道被炸上天,一道火光、几声巨响,最后满天都是血雾,断肢残骸从天上噼里啪啦落下,砸在幸存的夏人身上,地上干草烧起一丛丛大火,火光当中,陆宁远亲率大军杀出,前面退走的两路雍军同时转身,雍军的反击开始了。

因火药能铺设的范围有限,追击时夏人军阵又拉得很长,因此只有最前面的一队被炸死,绝大多数都因落在后面而躲过一劫,过了最开始的震惊无措之后,见雍人杀来,马上便开始回击。

主帅乙里补已死,还有两个参领因为离他太近同样也被炸死,同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其他军队身上,大概此时已经大溃。但这队夏人真不愧是精锐老军,在葛逻禄人还在草原不曾南下时,便跟随主帅征战草原,平定十余个部落,南下后又转战多地,鲜尝一败,当此情形下,竟有个副将站出来指挥,重新整队,居然当住陆宁远兵锋。

但埋伏在这里的不同于前面两路伏兵,雍军各将领所接到的军令也不再是“力战”而是“死战”,伏兵没有第四道了,不敌时也没地方可退,更不会有友军接应,人人都知此一战非得取胜不可,战场形势便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