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刘钦问出的这个问题,在这一路上,翟广几乎每天都会思考。
不止是在被擒之后,从他在江阴城下顿兵无功之后,他就在某种预感之中不经意暗暗寻思着。
若单以战场上论,他有今日之败,其一是因为他一时心急,为着能尽快攻进京师,凡所克之地,都要隳其工事,防止官兵在他身后反复。
曾经宋鸿羽劝阻过他,但他没有听从,谁知后来败走,所下之城无一可做倚仗,这才让陆宁远追亡逐北,全无落脚之地,便是那时埋下的伏笔。
其二是人谋不臧,天也有不凑巧处。
因为周维岳死守江阴的缘故,他起了争雄之心,没有置此地于不理,抓紧时间直驱建康,而是在城下蹉跎多日,虽然终于如愿克定此处,却拖到了周章整顿大军同他会战。
周章不足为惧,麾下官军也是一盘散沙,可毕竟也有十万人。陷入如此规模的会战之中,他便再抽身不得,只能力图破之。但周章竟然败而不溃,溃而不死,居然又将他留下。
等拖到陆宁远来,他一无坚城依仗,二没能顺利按计划威胁建康,抢占先手,攻其所必救,兵甲器械乃至士气军纪无一可与之相比,更甚至之前同人相持日久,锐气已堕,有后来之败,也不足为怪。
可当真只是为了这些么?
翟广看向刘钦。这时刘钦看着他的两只眼睛正对他说:你明白了。
他明白了么?来的这一路上,他被放在陆宁远营中,现在看着刘钦的神情,他便知道这是他有意为之的。
他在营中有何所见、何所闻?
陆宁远每到一处,当真可说一句百姓安堵,秋毫无犯,旁人看来或许不觉着如何,可翟广一眼便瞧出厉害。
与民无犯,纤尘不惊,翟广心目中的王者之师便该是如此,他心向往之,多年来亦身体力行。
可当他攻下江阴之后,因士卒多日苦战疲惫,死伤亦重,士气低沉,开仓之后,城中府库竟然没有多少粮食金银,士卒大哗,便有人到城中百姓家中为乱。
如此一来,触犯军法,也触犯了翟广心中痛恨,他当即派出军队弹压,第一时间把人控制起来,又向受难的百姓致歉赔偿,可见了为首的将官,他却一时说不出问罪的话。
那人名叫常志,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一早就跟随他起兵,大儿子在打邹元瀚的时候在阵前让人杀了,二儿子两年前被陆宁远一枪搠死,最小的儿子,不久前刚在江阴城墙上被乱石砸中,掉在地上摔了个稀烂。
常志跪在地上,也不说话,仰着头含泪看他,脸上、身上都是已经干涸的血,身后那些被人按跪在地上的将官士卒也各个身上负伤。
这些可爱的人啊,日夜苦战,却从没说过一个累字,箭矢如雨,硬顶着也不负他的军令,为了拿下此城,流血流汗,九死一生。
一个多月的攻城战打下来,不知死了多少弟兄,这里面就有他们的朋友、家人,现在在他们身边,却是从百姓家里翻出的粟米,甚至都不是金银。
江阴藏富于民,府库空虚,一个多月的苦战耗去了许多粮食,破城后却补充不上,他们便另想办法,做下了这等事。
“我犯浑了,翟大哥杀了我吧!”常志的眼泪滚到脸上。
翟广的眼睛却也湿了,好半天道:“你啊……”
后来他还是把常志杀了,厚葬了他,只是因他已没有家人,无从善待他的子孙。
可他能杀旧部、旧友,人之本性却改变不了,士兵们进城无处落脚,便去百姓家中借宿,自然有严守他的军令的,可人马上了十万,岂能人人都守规矩?
他们纵然不敢公然抢掠,暗地里也免不得多吃多拿,如何能约束得下?翟广怜他们多日苦战,只有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可他在陆宁远军中时,又见到了什么?
陆宁远投宿乡中,士卒进到民房之中,第一件事就是先帮百姓劈柴、凿冰、生火,不敢睡在床上,只拿柴草铺地。
百姓拿出吃食招待,他们却说要守军中严令,不敢望上一眼。第二天走的时候,屋中陈设,大到米缸水缸,小到一盏油灯、几根针线,都没有丝毫移动,连用过的柴草都要收回原位。
翟广亲眼见到,有士兵出门时不慎撞到门板,因那家门栓本来就坏了一半,被撞之后,门板就掉下来了,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连百姓都摆手忙说不在意,可那士兵如临大敌,一脸紧张,和左右人一起连忙把门栓修好,又将门板重新安上,这才跑回队伍。
后来除去睡在村里,翟广还跟随陆部进过几次城,沿途百姓爱戴,就同当初待他一般无二。
士兵在路边茶肆喝一碗浊茶都要放铜板在桌上,百姓说什么都不肯要,士兵们却一定要给,逼急了推搡起来,士兵急道:“你不收钱,俺就要犯军令了!俺在这里好好的,犯不上为了两文钱让人赶出去呀!”百姓拗他们不过,这才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