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盗版横行 《西行记》火了。十月底的时……(第4/5页)

吴总说得爽快,但陈霁云不会轻信。

因为他是商人,还是那种非常精明的商人,他看好陈霁云的原因,归根究底不过是认为陈霁云能给他赚到钱。

所以他看似很大方,开口闭口就是看好他,要给他投三百万,但同时又不停地打压他,告诉他做游戏没前途,让他回去写办公软件。

吴总这么做的原因,是觉得陈霁云的才华在做办公软件上吗?

不是的。

根本原因,是吴总根本不在乎陈霁云的才华点在了哪里,也不在乎他喜欢做什么,在吴总眼里,陈霁云只是个他看好的工具人。

吴总现在这么支持陈霁云做游戏也同理,因为《西行记》火了,他开始相信陈霁云做游戏能赚到钱了。

因此,在陈霁云看来,虽然吴总表现得很爽快,但和他合作的风险很大。

虽然《西行记》第一部 成绩不错,有它打下的基础,第二部成绩似乎不会差。

但做游戏周期太长了,第二部 上市至少是两年后的事,科技在发展,以后同类型的游戏也可能越来越多,隔了这么久,游戏上市后成绩如何,其实是未知数。

何况,《西行记》虽然火了,但受盗版影响,盈利并不多,这就意味着游戏第二部 上市后能否盈利的变故更大、

而做游戏不仅周期长,还很烧钱,吴总这样一个彻头彻尾以金钱为导向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头脑渐渐冷却,还会不会这么好说话,是个问题。

但如果吴总愿意只投钱,不掺和后续工作,这合作也不是不能谈。

好吧,以吴总的性格,这概率不是很大。

可陈霁云知道,他手头资金不够,想做《西行记2》,就必须向外寻求投资。

虽然有了第一部 的成绩,现在他想拉投资比以前容易许多,但和其他投资人比起来,吴总至少也算知根知底,不用担心被坑。

所以陈霁云考虑过后,决定和吴总进行一次面谈。

而面谈结果,意料之中的不太理想,吴总给钱虽然大方,愿意投五百万,但他想要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还想干涉公司事务。

按照投入来说,五百万要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并不多。

因为他往公司投的钱,加起来也就一百万左右,《西行记》虽然火了,但受盗版影响,它其实没有那么赚钱,营收肯定过不了两百万。

至于游戏版权值多少,不好说,但就目前的情况,估值千万肯定高了,所以吴总开的条件并不苛刻。

何况听他口风,占股比例还可以谈,所以如果吴总没有提出最后的要求,陈霁云是愿意谈下去的。

但吴总愿意在股份上让步,却不愿意在干涉公司事务方面松口,而这也是陈霁云的底线,谈判结果自然不会好。

不欢而散前,吴总非常笃定地对陈霁云说:“你可以联系其他投资人问一问,我敢保证,不会有人开出比我更好的条件,你迟早会回来找我!”

陈霁云听后只是一笑:“拭目以待。”

之后,陈霁云陆续见了几个投资人,这些人有他主动联系的,也有主动联系他的,但谈判结果都不太好。

其实单论投资金额,比吴总开价高的不少,但他们要的股份也多。少数投资多股份要求不高的,算盘又敲得很响亮,想和他签上市对赌协议,风险太大。

所以直到一月中,陈霁云也没有接受谁的投资。

吴总听说消息,再次打来电话,语重心长地劝他不要挑了,现在《西行记》热度没有完全过去,他还有挑选的余地。

等过完年,《西行记》热度淡了,他把钱全投进第二部 的制作却杯水车薪,钱花完了,第二部上市还遥遥无期,到那时候,他会更被动。

并说那些资本都是吸血鬼,不会有人开出比他更好的条件,让他早做决定。

接到吴总电话时,陈霁云正在公司楼下饭馆吃晚饭。

饭馆是夫妻店,老板夫妻年纪不大,可能三十多岁,孩子正在上小学,因为作业有点多,陈霁云来吃晚饭时,经常看到他坐在前台写作业。

但小学已经放假,今晚他不用赶作业作业,陈霁云挂掉电话时,看到他站在凳子上,努力伸长手去够墙上挂着的电视。

陈霁云抬头看一圈店面,没有看到他父母,连忙起身去扶住他,并问:“你想看哪个台?”

小孩说道:“沪市台,八频道。”

陈霁云按照他说的调好频道,又将他从凳子上抱下来,交代道:“你想看电视,可以找人帮忙,这样踩着凳子很危险,知道吗?”

小孩乖乖说道:“知道了,谢谢叔叔!”

陈霁云摸了摸他的头,回到自己坐的那张桌子,再拿起筷子时顺便抬起头朝电视看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