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因为早上父皇发了一通脾气, 傍晚下值后庆阳又去了一趟乾元殿。

这个时间父皇应该没在忙碌政事,就在庆阳打算像往常一样直接进去时, 守在外面的何元敬笑着道:“禀殿下,刚刚皇上召了皇长孙过来检查功课。”

在何元敬看来,皇上与皇长孙共享天伦是私事,小公主当然可以毫不避讳地入内,他只是尽职地告知小公主里面的情形,免得小公主误以为里面只有皇上一人。

庆阳却停下了脚步,面露欣慰,交待何元敬道:“父皇恢复了就好,我这里没什么事,就不进去了。”

说完, 庆阳转身离去。

自从去年夏日她在西苑问过铮哥儿还喜不喜欢小姑姑之后,鉴于铮哥儿心里的答案是不喜欢,庆阳就淡了这份姑侄情分。明面上庆阳不会表现出来, 反正她平时当差确实挺忙的, 铮哥儿的功课也越来越多, 姑侄俩相处时间变短乃是顺理成章。

她这边疏离了,铮哥儿那孩子似乎也没有要主动跟她亲近的意思,再加上南巡长达九个月的分别,等庆阳回宫, 她在铮哥儿身上感受到的疏离就更多了。

作为皇孙, 无论铮哥儿喜不喜欢被父皇检查功课,父皇的召见对小家伙而言都是一种圣宠,既如此,庆阳又何必进去分了今晚父皇本可以完全给铮哥儿一人的恩宠?万一铮哥儿答得不好挨了父皇的骂,她在场的话, 铮哥儿可能会更加难堪,然后变得更加不喜欢小姑姑。

庆阳不图侄儿的喜欢,只是没必要非进去不可。

乾元殿门前,何元敬目送小公主离去的背影,忽然想到了两三年前的事。

那时候小公主还在崇文阁读书,皇长孙也才两三岁,有时候小公主过来找父皇,得知侄儿在里面,小公主会笑着走进去,紧跟着里面就会传来小公主逗弄侄儿的亲昵之言。

内殿,兴武帝对铮哥儿这一年的学业还算满意,小家伙只是没有女儿那般天资过人,却也是个聪慧且勤学的孩子,这点跟太子小时候很像,不过铮哥儿并没有继承太子的过于谨小慎微与懦弱,有的只是这个年龄的孩童面对威严的祖父常见的紧张。

“父王生病的时候,铮哥儿会怕吗?”兴武帝让孙子坐在他旁边,摸着小家伙的脑袋问。

铮哥儿难过地点点头。

兴武帝:“那铮哥儿知道父王为何会生病吗?”

铮哥儿早已明白在皇祖父面前要谨言慎行了,可皇祖父挨得这么近地看着他,铮哥儿不敢思索太久,小声道:“因为父王忧心国事,他怕遭遇旱灾的百姓生病,怕遭遇洪水的百姓失去田地丢了性命,怕东胡敌兵屠杀更多的村落。”

兴武帝暗暗感慨,从小长在宫里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三个儿子这个年纪时唯一了解的国事就是他们的反王父亲正在跟朝廷打仗吧。

兴武帝教导孙子:“怕是正常的,但光害怕没有用,我们得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了也就不用怕了。因为害怕就生病的话,那就只能指望别人帮我们解决难题,可是别人就一定会真心帮我们吗,别人就一定能解决好吗?只有靠自己解决,才是最省心也最放心的法子。”

铮哥儿:“……皇祖父是在怪父王吗?”

兴武帝:“不是怪,朕只是想不通,朕从小就安排先生们教你父王如何去做储君,朕也亲自教过,他及冠后更是在前朝观政了七八年,什么旱灾洪灾外敌侵边的事他都听朕与大臣们商议过解决过,他该清楚这些问题的应对之法,怎么还会那么怕?”

铮哥儿低下头,皇祖父都想不通,他也想不通。

兴武帝鼓励孙子:“铮哥儿好好读书,只要咱们学会了本领,将来从容应对便可,不用害怕。”

铮哥儿点点头。

兴武帝最后道:“这是皇祖父教你的,不用告诉别人,尤其是你父王,不然他一多思可能又要病了。”

铮哥儿还是点头。

说完话了,兴武帝牵着铮哥儿去了后殿,与在这边等他的丽妃一起用饭,待铮哥儿走时丽妃非要去送,兴武帝才从何元敬那里知晓女儿曾经来过的事。

次日是腊月二十,休沐的日子,兴武帝起早打了一套拳,打得浑身骨头咔咔乱响,还出了不少汗。

这就是老了虚了,早几年练上两三刻钟都不带喘气的。

天一亮,贵妃与太子一家、女儿都来乾元殿陪他用早饭了,饭后,兴武帝单独留下小女儿,问:“昨晚都来了,怎么不打招呼又跑了?”

庆阳笑道:“父皇都有心情检查铮哥儿的功课了,我再进去,万一父皇又想起早上那通火坏了胃口,我岂不是还得花一番功夫哄好父皇?”

兴武帝哼道:“是啊,父皇一个糟老头子,不值得你浪费心力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