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页)

庆阳:“……”

兴武帝说完就有点后悔,这话怎么这么酸呢?

他及时转移话题:“你那五本书稿写完了吗?拿来给朕看看,这么一趟下来,朕都嫌累,你竟然还有精力写游记。”

庆阳走到父皇背后,一边给父皇捏肩膀一边道:“因为是父皇母妃陪我一起游的啊,我把每一天都记下来,这样就算将来我老了记性变差了,只要我翻翻这些书稿,就还能回忆起陪伴在父皇母妃身边的日子。”

兴武帝差点被女儿说哭!

庆阳再道:“写是写完了,有些杂乱的地方还得重新整理,包括说父皇坏话的地方也得去掉,年后再拿给父皇看吧。”

兴武帝就又被女儿逗笑了。

.

小年这日,大臣们放假,兴武帝也把皇室一大家子都召进了宫。

人到齐了,连庆阳这个被父皇二妃姐姐哥哥们看着长大的小公主都忍不住感慨了下时间的飞逝。

兴武帝年年都感慨一番,早习惯了,让他心情复杂的是他跟弟弟两家的子孙人数。

他做大哥的得了五个儿女,大女儿跟傅魁的感情淡了,膝下始终还是傅铭、傅羲两个孩子,大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与太子妃成亲多年至今只得了铮哥儿一个。二儿子成亲才四年,又随他南巡离京近一年,才得盈儿一个很正常。三儿子今年成的亲,三儿媳便已经显怀了,生孩子的速度倒是胜过了两个哥哥。小女儿还没大婚,自然不算。

所以,他的五个子女,如今一共给他生了四个半的孙辈。

弟弟呢,就秦梁一个儿子,结果短短几年,秦梁竟得了嫡出、庶出的子女各一双。

因为秦弘、秦炳兄弟俩都没有妾室?

可兴武帝就是不好女色的,老大老二跟各自的媳妇都很恩爱,他犯不着去给儿子们塞妾室啊,又不是正妻生不出孩子。

雍王注意到皇帝大哥羡慕他孙子多的眼神了,找机会单独给大哥出主意:“弘儿是太子,炳儿仁儿也都是亲王,只有一个正妻太寒酸了,大哥多给他们赐几个侧妃妾室,也好让他们三兄弟多给咱们老秦家开枝散叶啊。”

兴武帝让弟弟滚。

.

小年过后就是除夕,因为送走了一位好兄弟,今年除夕宫宴没有大办,只皇室一族凑到一起吃了顿宫宴。

正月初三,秦炳的敬王府设宴,庆阳与大哥一家都出宫去吃席了。

回宫的时候,同来赴宴的准驸马张肃自然要送送小公主。

庆阳挑开帘子,看着马背上已经二十三岁的准驸马,庆阳叫他凑近点,打趣道:“公主府已经交到我手里了,你着急搬进去吗?”

张肃看眼车窗里面只露出一半面容的小公主,垂下眼眸道:“臣全凭皇上与殿下做主。”

庆阳笑道:“听起来像是不急的样子,那就好,父皇似乎也没打算把你我的婚期定得太早。”

张肃:“……”

他再次看向小公主,想探究小公主是在逗弄他,还是皇上那里真的还没有定下两人的婚期。

身为臣子,张肃确实愿意遵从皇上与公主的决定,但迟迟等不到具体婚期的滋味并不好受,他会忍不住去猜去想,尤其是南巡结束后,他甚至会在夜里辗转难眠。

小公主的眼睛是平静的,带着一丝笑意,但她在张肃眼中看到了一抹罕见的躁动。

庆阳先是惊讶,再笑他:“急什么,早也好晚也好,总归驸马都是你。”

明明是安抚,看着小公主笑得越发灵动的眉眼,张肃竟然更急了。

庆阳是真没急,回宫后趁着最后几日的假,她把南巡全部的手稿都整理好,再在初五下午送到了父皇面前。

《山篇》、《水篇》、《民篇》、《物产篇》与别人的游记叙事差不多,无非是见闻感想有别,《官篇》便是其他文人墨客写不出来的了,或是因为他们少有机会与那么多官员打交道,或是他们不敢写,但庆阳贵为公主,还是一个入朝参政的公主,她毫无顾忌地列下了南巡路上她见过的每一位官员,将他们的年龄容貌身高脾性行事作风乃至才干政绩都记了下来。

见父皇先翻看的就是《官篇》,庆阳为这些官员们说话道:“都是我的一家之言,短短一两日三五日的相处,评判或有不公,父皇不用太上心。”

兴武帝明白,问女儿:“你记这个做何?”

庆阳:“朝廷需要贤臣能臣啊,如果将来有合适的差事,我可能会举荐这里面的一些官员,或是旁人举荐的此中官员我觉得他们无法胜任,也可凭此反对一二。”

光靠脑袋去记,人太多了,记不了长久。

兴武帝赞许地点点头,再翻看另外四篇分别细读几页,鉴赏过女儿的文采,这才道:“《官篇》你留着自用,山水四篇朕会让国子监印刻成书,发至各州郡县的官坊,贩卖所得皆归朝廷,麟儿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