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4/5页)

德亨:“拉锡查明,俄罗斯人此行所带火枪,与咱们的火枪大有不同,手雷更是轻巧稳定,他们居然能一路无知无觉的带来京城,实在让人惊异。”

康熙帝眼前一亮,看向拉锡。

拉锡点头,道:“奴才亲自查验过,确实大不一样。如果不是怕打草惊蛇,奴才一定顺一柄来献给皇上。”

拉锡话说的粗俗鲁莽,但意思很得康熙帝的心意。

这一批火枪和那个手雷,一定要弄到手。

但这关系到两国邦交,即便是附属国,也不能蛮横抢夺,这是康熙身为大国君主的气度。

需要从长计议。

康熙帝起身,背着手踱步,沉吟道:“去宣耿额和阿灵阿,还有富宁安来。”

耿额,现任兵部满尚书,阿灵阿,现任理藩院尚书,富宁安,上个月才从左都御史调任礼部满尚书。

六部尚书都在畅春园随驾办公,是以三位尚书大人来的很快。

康熙帝将德亨的奏折给三位尚书阅看,三位尚书有志一同的面色复杂的看向德亨。

您可真会给咱们找事儿。

人俄罗斯人虽然携带了超规武器,但人藏的好好的,明显是为了自保,并不是为了闹事儿,要是没有这一封奏折,恐怕等他们离京,咱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呢。

现在好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这些朝臣们也不能当不知道了。

康熙帝的意思很明白,他要这一批武器。

怎么从俄罗斯人手里得到这批武器,你们来议一议吧。

耿额:“俄罗斯人所为无外乎财货,不如挑明厉害,从他们手中购买过来。”

富宁安:“若是他们狮子大开口,难道咱们也任由他们要价吗?”

耿额:“礼部擅长长袖善舞,如何定价,就看富尚书的手段了。”

富宁安不赞同道:“兵主杀伐,若不是耿尚书当面,臣还以为方才是掌户部的马尔汉大人所言呢。”

德亨心下暗笑,这讽刺够味儿,我喜欢。

阿灵阿道:“两位大人莫急,若是出面交涉,该是我理藩院的职责。”

耿额和富宁安都看向他,听他有何高见。

阿灵阿有什么高见,他的高见是看着德亨道:“既是德公爷上奏,德公爷可有对策吗?”

德亨:……

好你个阿灵阿,刚以为你改性了,这会子又拿我顶上去了是吧。

德亨既然已经知道康熙想要“和平”拿到那批火枪和手雷了,德亨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就是,说出来,你们不会以为我狡诈计多吧?

这跟我忠厚仁和的名声有些不符啊。

德亨:“我只想到了正面查抄,其他的就想不到了。”

阿灵阿狐疑看着德亨,心道,你都说“正面”了,可见你定还想到了一个“反面”,或者“侧面”?

思路打开了,法子就好想了。

阿灵阿道:“既要不伤两国和气,又要将这批火器袒露于眼前,利于我国去查抄,若是直接上门去揭露未免缺乏情理,若是偶然……”

嘶!

阿灵阿也想到了一个“偶然”的法子,只是,手段有些“损”,这有违他“光风霁月”的阁老、中堂形象啊。

康熙帝催促道:“偶然又如何?”

阿灵阿看看耿额和富宁安,再看看低头研究脚尖的德亨,硬着头皮道:“这个偶然嘛……要是偶然情况下,这批火器被我国人发现,上报朝廷,那我们就有正当理由去询问了,然后双方交涉‘协商’,问题就好办了。”

康熙帝点头,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就交给你去办了。”

阿灵阿:“……奴才领旨。”

康熙帝再道:“兵部和礼部协助,记住,莫要引起争分,致使边界动荡。”

耿额和富宁安亦是领旨。

康熙帝对德亨道:“你筹办学馆之事甚是妥当,若是有什么好的提议、想法,尽可与马奇商议行事。”

德亨面露喜色,立即打蛇随棍上,道:“方才在殿外,臣与马奇商议,要给利用空下来的棚子建厨房,供学子们午餐用,因为涉及米粮支出,马奇大人犹豫,要不要去和理藩院提……”

阿灵阿立即道:“皇上,学馆米粮支出乃是长久之计,理藩院恐难承担。”

康熙帝想了想,道:“既如此,就从内务府走账,德亨,你理出一个名目来,交给内大臣议定,上奏与朕。”

德亨:“是,皇上。”

事情都讲完了,德亨没有离开,眼睛不住的在耿额、阿灵阿和富宁安身上逡巡,意思很明显:

你们先走吧,我还有事儿要跟皇上奏报呢。

三位尚书大人:……

您年纪不大,要奏报给皇帝的“国家大事”真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