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第3/4页)
康熙帝点头:“听说过。”
德亨说的再详细一些,道:“荷兰此国,国土未必有我福建一省面积大,土地也不丰饶,他们就是依靠海运商贸来维持国运……”说到此处,康熙帝不赞同的摇头,道:“芥末小国,无以为继。”
德亨没接这话,继续道:“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相当于我朝之户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经国王和议会,在外代表国家与另一个团体签订贸易订单。”
康熙帝再一次摇头,道:“太过张狂了。”
德亨继续道:“英国也是一样,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样,但这个公司,有英国国王和女王的股份,英国议会中大员也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在我看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某些时候,也是能代表国王和女王行使国家权利的。”
康熙帝:……
德亨道:“我们跟他们不一样,不必杀鸡用牛刀,以国之器亲自下场去赚钱,但若是扶植民间商贾,钱都被民间大商贾赚去了,朝廷无所得,岂不是亏了?”
康熙帝道:“亏不了。”
那是,您只要露出一个意思,这些大商贾不巴巴的给您送银子啊?
性质不一样。
以国家之民脂民膏赚来的银子,不过是从一个口袋进入到另一个口袋中,运用不到民生之上。
德亨要的是提升整个国民各方面水平,不是给皇帝养蠹虫的。
德亨道:“长颈细口酒,到底不如大肚宽口瓮装的多。”
康熙帝:“你的意思是?”
德亨道:“在户部设一司,专管对外贸易。”
康熙帝挑眉:“就这么简单?”
德亨笑道:“不只是设一司这么简单,我想要的这一司,堪比洋人的东印度公司,集发行股票融资、信用借贷、民币存储、汇票、保险等业务于一身,制定民与民、国与国、民与国之间的商贸规则,制定海权规则,凡到我中国海域买卖的车与船,不管是来自何方,到了我们的地盘,如何买卖,如何贸易,如何结款……都需听我们的。”
康熙帝:……
有听没有懂。
但没关系,他是皇帝,无需全部都懂,他只要掌握一点就行了。
“东南遥远,还是海上无尽之处,如果他们胡作非为,我们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德亨笑道:“这就又转回起始点了,造船。”
康熙帝:“……你说的造船,不只是造几艘在海上通行的海船吧?”
德亨捏着茶杯,施施然道:“自然不是。我要造的,是载着大炮的坚船,是能载着手持火枪的水手纵横海域的大船。”
康熙帝扶额:“朕知道了,你想要重建水师。”
德亨:“不,我要新建海军。”
康熙帝:……
康熙帝身子前倾,一双利眸,狠狠的盯着德亨。
德亨毫不畏惧,道:“不管是骑兵还是弓箭手还是火器营,这些都可归为陆军,在海上,当然要有海军。”
“我要将侵入我中国海域之内的洋人全部赶出去。”
德亨身体亦是前倾,与康熙帝四目对视,说出他的终极目的。
两人就这么角力似的对视了一会,康熙帝发现,德亨说的居然是真的。
不是在大话,更不是在开玩笑。
康熙帝撤回身子,张了张口,眼睛露出些许茫然,问道:“德亨,我…朕不懂你。朕觉着你在说胡话,可是,你清明的眼睛,告诉朕你没有说胡话,你很清醒。”
德亨垂下眸子,没说话。
康熙帝见他这样,心下莫名一阵烦躁,道:“李玉,去给朕泡碗菊花茶来。”
李玉似惊觉,先是整个身子都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不受控制的大声“喳”了一声,狗撵兔子似的跑了。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将康熙帝给吓了一跳,骂道:“狗奴才,茶房在东边。”
不用出去,东阁的东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可以通东面的茶房,专供康熙帝用的,结果,李玉从东阁走到大堂再从大门走出去了,绕了个大弯儿。
李玉听到这一声喝骂,脚大打了个趔趄,跑的更快了。
刚才太可怕了,他在康熙帝身边伺候已久,这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他很少没经历了,上次,他记得,还是皇上撤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时候。
那时候,他还是乾清宫伺候的一个小太监,现在,他都做到御前总管太监了,皇上也老了,该享清福了吧?
不,李玉直觉,这清福,恐怕享不了了。
东阁里,起居注官大气不敢喘一下,安静的只闻康熙帝缓而悠长的喘气声,德亨的气息也很微弱,只有心绪平静的人才能有这样从容不迫的气息。
康熙帝将德亨的话反复思量,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你说海域,海权,你知道中国的海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