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3/5页)
“何叔叔好厉害!”王雪娇兴奋地对张英山说:“刚才电脑不知道怎么回事,分区怎么都分不成功,何叔叔一来,随便敲了几下,就好了。”
“就是几个代码,不难的。”
王雪娇对张英山说:“何叔叔是雷达研究所的,刚才说B2隐形轰炸机已经列装了。何叔叔,他是我男朋友小山,是个军迷,最喜欢飞机。”
“真的列装了?我们国家的雷达能发现吗?”张英山急急问道。
何叔叔摇摇头:“B2的具体隐形方式是回波修改,具体数据我们还没有,目前的雷达探查不到。”
“也没有方向?”王雪娇问道。
何叔叔摇头。
王雪娇对B2隐形轰炸机,实在是印象深刻,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飞机就是这个型号的飞机。
不过,现在一切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军工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当不足。
一直到1999年被炸之后,痛定思痛,才转变思想,加大研发的力度。
何叔叔跟王雪娇说了很多可以公开的信息,但是他没说之所以还没有立项,是因为他们内部的想法都还没有统一。
B2隐形轰炸机之所以能隐形,是因为它有一层高贵的涂料,能够吸收雷达波。
不过,再高贵的涂料,也只能吸收特定波段,而不能全部吸收。
根据效率原则,如果不能做到全吸收的话,那必然是吸收现在应用最广的雷达,也就是微波雷达和厘米雷达发出的雷达波。
如此一来,早在五十年代就在被使用的米波雷达,反而成了能够让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显形的最可能仪器。
然而,米波雷达会被放弃,就是因为它的性能真的不行:精度不够,低空盲区很大,受地面杂波干扰,弱智起来,连飞机和飞鸟都分不清。
数据捕捉能力不行,只要飞机飞得快一点,就能甩掉雷达的追踪,还笨重得要命,七米以上。
于是,早在数年前,世界各国都放弃了米波雷达的更新换代。
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必要砸钱去研发米波雷达?
把钱砸下去看不见成果,那是技术能力的问题,这是非战之罪。
但是,如果技术开发成功,却依旧看不见隐形飞机,那就是一开始立项就是个笑话,就是一个特大错误,要有人承担后果。
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可以一拍脑袋,随便乱写一个幻灯片,就能说服国会老爷哐哐往里面砸钱。
就算整个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很荒谬,比如那个莫名其妙的超级战士通灵计划,即使所有人又贪又挪,搞不出来任何成果,也不要紧。
实在被国会的老爷们质询到无话可说,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宣布项目结束,不会有任何人被追责。
就像亿万富豪可以抱着把钱扔到水里的态度,给儿子一亿元创业,亏光了,就回自家公司上班。
普通人哪能这样玩,别说一亿了,亏了一万块钱,都要心疼好久。
现在的中国实在没办法像美国人那么玩,每一次大投入,都是倾尽全力一搏,搏输了就得被全国人民骂遍祖宗十八代。
研发火箭失败的专家们,连去市场买东西、买火车票,都会被人歧视,不肯卖东西给他们。
风险太高了,所以,单是立项,就得讨论很久,等真正开工,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雪娇心中叹息:“哎,穷。”
她知道最终能够捕捉到B2隐形轰炸机,就是米波雷达,可是,她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有些刑侦小说的主角不需要任何证据,只需要“我感觉”就可以否定老刑警有理有据的论证,最后还能成功,打脸不相信主角的老刑警。
王雪娇自认自己还不能做到魅惑众生,只需要说一句“我感觉应该以米波雷达为基础进行研发”,就能让负责拍板的人痛快同意砸进几个亿。
想要让人往下砸钱,要不得出一件大事,把人逼上绝路,要不就得有相当充足的理论依据,上哪儿找理论依据……从五角大楼那里把B2的数据弄来?
唉,也就是想想而已。
五角大楼一帮心中只有搞钱的混子,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一无是处的弱智。
真·精英阶导,那是相当的精英,脑子特别好使。
没那么好骗。
想要弄到这么详细的资料,那起码也得是五角大楼里的将军或是科研专家一级的人物了。
这些人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想从他们嘴里挖出来什么东西,那可比登天还难。
王雪娇苦恼地想:这得用什么手段,才能让美国人甘愿说出他们的机密……
虽然她在美国的身份是中央情报局的探员,看起来好像是自己人,但是,中央情报局的人好好的突然关心飞机的参数,这就很莫名其妙,非常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