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难道真是来到了太平盛世……(第3/5页)
路晓琪关上窗,换上羽绒服,帽子和手套,全副武装出门了。
正好遇到肖美云与路学军也要出去。
“你们今天去干什么?”她笑意盈盈问父母。
自打决定要买那块地建小区了,他们就没再出去看房子和商铺了,每天就在古镇里待着。吃饭有食堂和鱼馆,还可以看看戏,做做手工,散散步,日子倒也过得悠闲。
“今天去幻音阁,珠大家又出新戏了。”肖美云也爱上了听戏,尤其迷恋上了打赏的乐趣,“下午再去五号区学刺绣,上次那个还没绣完呢。”
路学军:“你妈这是重新找到了当年绣十字绣的乐趣。”
肖美云曾经沉迷过一段时间十字绣,那会儿家里墙上挂着的都是她的作品,经典的“家和万事兴”她们家有好几个版本。
路晓琪:“……挺好,比打麻将好。不过肖女士您悠着点,别把眼睛给绣近视了。”
感觉她得要拓展一点能让人动起来的项目。
告别父母,路晓琪出门之后遇到也是全副武装的张瑛以及向三娘。
向三娘今天去学木工但不需要面对游客,所以穿的是普通的羽绒服,完完全全和现在街道上走着的年轻姑娘没什么两样。反倒是张瑛,因为要去观脉堂上班,所以穿的是冬季款的制服,同样的配色和款式,但是质地更厚实,还加了一个小夹袄,而且领口袖口加了毛茸茸一圈的兔毛,很是可爱。
张瑛在里面穿了贴身的秋衣秋裤和羊毛衫,一点都不觉得冷。她刚才还和向三娘感叹,这大概是她出生之后有史以来过得最暖和也最舒适的一个冬天了。
不仅衣服保暖,而且还有各种便利的取暖设备,室内还都有暖气。
路晓琪对她们说北方的暖气才叫暖气,进到屋子里都只用穿一件T恤就够,两个小姑娘都瞪着圆圆的眼睛,实在是想象不出那样的场面。
三个人都要去食堂吃早餐,而且都不想坐船,想要在古镇走一走看看雪景。
这场雪大概是昨天半夜就下了,屋顶上和路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已经有很多保洁以及工作人员在铲路面的雪,为九点的开门营业做准备。
此刻的水乡古镇,已被这突如其来的馈赠彻底换了容颜。
银装素裹,静美异常。
河道水面上漂浮着零星的薄冰,像散落的碎玉,更显得水的颜色碧蓝清澈。
一座座拱桥横跨河道,石阶被雪覆盖,像铺上了厚厚的白色绒毯。桥顶的雪最是平整无暇,只有桥栏的石狮子头上顶着滑稽的“白帽子”,憨态可掬。
路晓琪听到有管理人员拿着喇叭喊:“大家扫路面上的雪就好了,栏杆上的雪不要去碰,给游客制造一点惊喜。”
她扑哧一笑,心里默默给保洁部门加了一分。
细节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嘛。值得夸奖!
走到二号区的时候,有一家做包点生意的铺子已经开了门,卸下了半扇门板,暖黄的灯光和蒸腾的热气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带着豆浆和包子、糯米糕的甜香,在清冽的空气中氤氲开一小片温暖的雾气。裹得严严实实的店主探出头,看看天色,又看看路上忙碌铲雪的人,呵着手,开始往门外搬动热气腾腾的蒸笼和炉子。
“郑老板,早上好啊。”路晓琪乐呵呵和他打招呼。
这位郑老板,做的手工包子真是一绝,尤其是三丁包甚得她心,有的时候她都会让人来买几个然后配豆浆吃——为什么不自己来?因为郑老板看到是她之后就死活不收钱了。
这不,郑老板看到是她之后,死活要往她手里塞两个三丁包:“几个包子值什么钱?路小姐要是给钱,这清河古镇我可就不敢待下去了。”
他原本是在苏省那边的一个小城市里开早餐店,手艺好生意不会差,但惹上了地头蛇愣是搞得他的店不敢开门。这时候清河古镇招商部的人找了上来,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郑老板本来只是想要来这儿躲一年再回去的,但现在已经打消这个念头了。这儿多好啊!游客多,每天生意都很好,而且因为古镇九点才开门,他不用两三点就爬起来做包子,一天都能卖,再加上古镇运营方很周到很友善。
他已经打算赖在这儿不走了!
路晓琪却不过他的盛情,索性打算停在他店里吃个早餐就不去食堂了,正好也可以和郑老板他们聊聊天,了解一下一线最真实的想法。
向三娘和张瑛和她道别。
分开的时候,路晓琪想起一件事,问张瑛:“你爸爸和你叔叔怎么样了?瓦窑应该也快要放假了吧,都快过年了。”
张瑛叹了口气:“我爹说还要再过两天,等这一炉开窑。”
路晓琪点点头:“和他说一声,也不需要太大压力,多试几次,慢慢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