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耐罪
顾至找了一块等人高的山岩靠着, 在一边看好戏。
假如此刻有一碟瓜子、腰果,那就能看得更开心了。
郭嘉却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逃避现实,更没有悄悄跑路或者装傻充愣。
在短暂的僵硬后, 郭嘉转过身,满面惊喜,如同看见阔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对着不远处的裨将笑道:
“原来是你,找了你许久, 可算是找着了。”
正要发作的裨将:?
他的怒火蓄力到一半,还在持续飙升,就被这过分绚烂的笑闪花了眼, 硬生生地卡住。
难道认错了人?这人并不是偷马的小兵, 而是自己以前认识的?
种种怀疑在内心叩问, 让裨将的愠怒少了最根本的底气。
郭嘉三两步走到裨将跟前, 哥俩好地揽住他的肩。
如此自来熟的模样,将裨将强行硬控了数秒,他竟是没有避开。
脑中搜罗的人脉已经从二舅爷家的三表哥的儿子, 列举到自己失散多年、同父异母的好兄弟。
裨将还在头脑风暴,突然眼前多了一只灰扑扑的钱袋。
“我已将战马归还给了子孝将军。因事急从权, 贸然借用了将军的马, 是我的过错。这是补上的赁马费用与赔礼, 还请将军收下。”
裨将脑袋里转了好几个弯,终于将混乱的思绪理了个明白。
这个跟他摆出哥俩好模样,活像是跟他同穿一个裤裆的家伙——就是那个半路卷走他战马的小贼。
他竟然没有半点胆虚的模样!?
“不问自取, 是为盗也。”
裨将心中余怒未消,见郭嘉年龄不大,认错态度尚可, 便想着好好跟他科普一下汉律军法,以免对方日后又因为“事急从权”,走上歪路。
“按照军律,盗窃者即便是赔偿了钱财,也要笞二十……”
训责的话语在看清钱袋内部的瞬间哑然失声。
钱袋里除了小半贯铜钱,还有半块金饼。
这半块金饼,约值四五千铜。
这些钱,别说是赁金,放在太平盛世,买下一匹良马都已足够。
裨将只觉得那半块金饼晃得人眼花。
自秦以来,金为上币,平头百姓见不着也摸不着。
哪怕金银玉器在乱世甚至没有一石粗粮值钱,这也是大手笔了。
正在裨将发怔失神之际,他的眼角余光轻晃摇曳,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他呆板地抬头,视线的正中,一个面貌年轻的将军正抱着兜鍪,朝他们这边走来。
那将军身形伟岸、眉清目明,瞳孔是少有的乌黑色,身上携着寒冷的夜露与滚滚的血腥之气。
裨将连忙抱拳低头。
“将军。”
顾至闻声抬眸,看到了逐渐走近的曹仁。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年龄却与曹昂相仿,只比曹昂大了五岁,将将踏入二十三岁的虚龄。
听闻曹仁年少之时便已精通骑射,却因为“不修行检”,被同乡之人诟病。成年之后,汉王朝动乱不堪,兵连祸结,他从此严法奉令、独当一面,随着曹操南征北战。
顾至对曹仁的认识仅限于此,在姓曹的大家庭中,能给他留下记忆的也就这么几个。
“将军所为何事?”顾至率先开口。
他所在的位置背靠山石,与裨将、郭嘉以及其他人都隔了一长段距离。从曹仁的目光与行进路线来看,这人就是来找他的,旁边可没有别人。
“城中一箭之恩,仁还未向先生谢过。”曹仁肃着脸,拳掌相抵,郑重答谢。
有一点意外,又不那么意外。
顾至想起城中的一幕。
那时,曹仁为了援护无辜幼童,险些被西凉兵砍伤,是顾至及时射了一箭,解了他的危局。
只是……
“将军无需言谢。”
在无关紧要的事上,顾至从来喜欢实话实说,
“那一箭,并非为了将军。”
他当时并不知道底下的小将是何人,只是瞧见西凉兵对年幼的孩童下手,就出手拦了一拦。
救下曹仁,真的只是顺便。
何况,以曹仁的身手,那一刀切中手臂也只是皮外伤,谈不上大忙。
曹仁也猜到顾至出手的缘由,但他郑重的神态没有丝毫的改变:
“不管先生因何出手,都为在下解了围,在下无才无德,却也并非不明事理之人。”
当时情况危急,曹仁来不及言谢就加入了战局,但他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底。
顾至从马背上“滑落”的时候,他正带着一队精兵在林外游弋,清扫行军留下的痕迹。
回来后,他又忙着安排士兵,处理诸多事项。直到忙完了所有重要的事,他才得空来找顾至,郑重言谢。
“时势殊异,无法筹备重礼,若先生不嫌弃,还请收下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