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耐罪(第3/4页)

在无原则性过错的前提下,一切都可灵活变通。

蔡阳说得既委婉又浅显,就差直接告诉郭嘉,一会儿的笞刑就是走走过场,最多留点淤青,破点皮,绝对不会把他打得皮开肉绽。

郭嘉却似听不懂一般,拔出荀彧送给他防身的那把短刀,将颈边一缕长发斫成两段。

蔡阳神色大惊,没想到对方竟然来真的。

“髡发已毕。”

郭嘉收起匕首,转向曹仁,

“听闻顾郎也是孟德将军关押的囚徒,子孝将军可把我一起关入牢中,也好有个伴。”

始终面不改色的曹仁终于目露惊讶,再次看向顾至。

他只知顾至曾带兵帮助曹操解围,却不知……顾至竟是曹操关押的囚徒。

顾至好整以暇地站在一旁,如同一个局外之人。可看他安稳不动,毫无惊疑之意的眼瞳,曹仁心中有了计较。

郭嘉方才所言,怕是真的。

曹仁内心庞杂的思绪,顾至一无所知。

对于郭嘉将他拉下水的行为,顾至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可有可无地为自己争取单间的权利。

“浑说什么,曹将军家中屋舍众多,难道还能让我们两个挤在一间?”

郭嘉摇头:“纵然曹将军家底丰厚,但出门在外,多有不便之处,还是能省则省。”

蔡阳听得恍恍惚惚,神色茫然,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主动要求成为囚徒?这两人为什么能如此旁若无人地商量是要住单间还是双间?

片刻失神后,曹仁很快缓了过来。

他正要说些什么,忽然有一个士兵小跑着来传讯。

“先生,主公找你一叙。”

顾至抬起眼,发现小兵盯着的是自己。

“……”

将新获得的水囊、匕首都放入马背的褡裢里,又将马匹交给旁人看管,顾至跟着士兵往树林深处走。

他来到曹操休憩的地方,那儿已经扎好了营帐。

曹操带着部曲仓促逃亡,自然不会准备营帐之类的物什,这些都是曹昂提前准备好,安放在附近的。

徐质那边也在扎营,先前还派人过来询问——他们把分到手的扎营材料细细数了,足够分出一个小单间,等营帐扎好了,顾至要不要过去休息。

顾至没有拒绝,只等着曹操这边的事结束,早点去睡一觉。

士兵把顾至送到目的地,与两边的守卫说明缘由。

顾至还没有进营,就听到里面传来隐约的人声。

那是荀彧的声音,很好认。

“……彧有一好友,刚过及冠之年,但智略过人,乃奇佐之士。”

守卫恭敬地掀开帘子,顾至道了句有劳,抬步踏入营帐。

曹操整个心思都在荀彧口中的“人才”上,察觉到有人进入,只匆匆地瞥了一眼:

“是为何人?可愿在我这儿屈就?”

荀彧朝顾至微笑颔首,复又看向曹操,肃然敛容:

“这位友人姓郭,名嘉,正巧在新兵的队中。只是他杜门不出、藏锋于内,行事略有几分放逸,主公若要招揽,怕是要费一些心思。”

曹操大喜:“那便快快将郭处士请来——”

旁听已久的顾至忽然笑了一下,笑得很明显。

他找了个地方坐着,什么话都没说。

曹操本能地觉得顾至似乎知道什么内情,但以往的经验让他不愿开口询问,唯恐又一次自讨没趣。

他只当自己没听到,派人去请郭嘉。

很快,曹操就知道顾至为什么要笑了。

只听侍从回禀道:“郭处士不肯来。他说他刚刚成为将军的囚徒,正是要‘安分羁押’‘妥当表现’的时候,岂能随意出来溜达?”

如果不是肯定自己现在没有犯头风病,曹操一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病入膏肓,出现了幻听。

侍从传递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懂,可组合到一起,就像是《河图》《洛书》,玄妙得难以理解。

他转向顾至,很想问一句:是你教的?

荀彧亦是一怔。

郭嘉行事不羁,却也不会在这种事上胡闹。

此次重逢的所有细节在他脑中汇聚,最终停留在一匹不甚起眼,但颇为膘壮的战马上。

“奉孝的那匹马……”

对上荀彧投来的目光,顾至望着那双跃动着烛火,更显清透的眼眸,不期然地想起那袋黄岑水。

带着少许甜味,少许涩味,回味悠长而奇异。

“郭士子的那匹马,来自蔡裨将。”

他解释得并不清楚,但荀彧与曹操都听懂了。

荀彧道:“此事亦有我之故,不知奉孝会受何种惩罚?”

曹操立即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来人,将我的那匹马牵给蔡裨将,再与子孝说道说道……”

回信的士兵面露为难:“主公,并非子孝将军拿着不放,非要关押郭处士,而是郭处士主动提出……要在囚牢中赎罪,与顾先生一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