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心结(第2/3页)
“臣等都是曹将军帐下的谋臣,亦为天子之臣。”
似是察觉到顾至话中的敷衍,刘协失了交谈的欲望,遗憾地落下最后一颗棋子:
“顾卿,你败了。”
一场交锋,皇帝对他的称呼换了三轮。
若换了其他臣子,此刻不说惴惴不安,也得掂量皇帝的用意。
可顾至什么也不想知道,他耐心地等着,等着“外包”工作结束后,去找曹操要薪酬与精神损失费。
大约觉得他的棋艺实在差得惊人,刘协在这局棋下完后,没再留人,让内侍送他出门。
顾至言出必行,当即去找曹操讨要补偿。
得知他的来意,曹操没有生气,也没有为自己声辩,竟真的大大方方地给了犒赏,还屏退了左右,询问顾至:
“你对天子的行举,有何想法?”
顾至怀疑刘协在曹操身边安插了眼线。但这事毕竟没有证据,也不好随意乱说,引火烧身,于是,他搬出了官方之语:
“岂可妄议天子?”
大约是从没听过他如此正气的回答,曹操眼角抽搐,话语间好似隐隐有咬牙之声:
“顾郎在我面前一向快人快语,何时变得这么拧巴了?”
顾至继续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摸着刚到手的“休假符”,想着刘协那几句让人捉摸不透的询问,最终还是实话实说。
“天子不像是沉不住气的模样,可他又确实对我有着拉拢之意……”
顾至起先做了最坏的猜想,连“剧透”“重生”这种离谱的事都想了一圈。但等他冷静下来,他意识到刘协找上他并不是因为觉得他特殊,而是因为刘协想要接见曹操的谋臣,他恰巧当了第一个。
“主公且看着,过几日,天子或许会找奉孝、仲德等人前去‘下棋’。”
事情正如顾至所料的那样。在连着三天召顾至下棋后,天子刘协像是对他的棋艺感到哀叹,为了缓解心中的苦闷,第四日,刘协找了郭嘉,接下来几日,又依次找了程昱、戏志才、荀攸等人。
这仿佛是露骨的试探,又像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作为被侵犯“领地”的一方,曹操却始终沉得住气,并没有对天子的行为有着任何不满。
半个月后,终于被天子找上的荀彧刚回到衙署,就被一双手从身后揽住了腰。
顾至趴在荀彧的背后,困倦地呼着哈欠:“怎么去了这般久?”
他其实想问别的事,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话到嘴边,最终只问了这么一句话。
荀彧却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搭着腰间的手,带着身后的“树袋熊”来到榻边。
“天子今日起了对弈的兴致,因此久了一些。”
哪怕他也被刘协喊去下过棋,顾至仍感到不是滋味:
“天子拉着文若下了一下午的棋?”
正要解开腰间的“树袋熊”,将他安置在榻上,闻言,荀彧停下了动作,眸中闪过一分笑意。
“倒也不全是下棋……”
“还有什么。”顾至不知道自己心头的邪火是从哪来的。大约他确实与这个世界的刘协八字不合,以至于第一次见到他就过度应激,现在更是对刘协充满了各种不满,
“天子总不至于明日还要召文若过去……”
话未说完,眼前的人已转过身,一道黑影落下,覆住他的唇。
“阿漻为何这般生气?半个月前,你可被陛下召去了好几日。”
喉口溢出意味不明的声响,顾至无意识地合上眼,却又立即睁开,稍稍退开几分:
“文若对天子……对汉室,究竟……”
相识这般久,因为种种顾虑,他从未问过荀彧这个问题,此刻却是不得不问。
向来对他无所回避的荀彧,此刻却沉默了许久,方才开口:
“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奉天子为主,遵从民望,让一切回到初始。
原本被提起的心,缓缓沉落。
顾至试探着问:“天有常道,五德终始,若大汉倾颓之势不可逆转——”
伴着一声叹息,他被荀彧紧紧地拥入怀中。
“逆取顺守,自古皆有。”荀彧贴着他的颈侧,话语平静,却透着一分疲钝,
“然,世家之势,锋不可当。而今各诸侯割据称雄,烽火连天。今日鲸吞虎据,明日,又会被更强的一方吞噬。
“六国数百年之久,万民涂炭,秦一归天下,亦未能安民济世。”
顾至沉默地听着,缓缓圈紧他的后背。
朝代的更替,五德的终始,不可阻挡。
文若他本就明白这个道理。
可朝代的大动荡会让百姓受苦。从东周到秦朝再到汉朝,纷乱了数百年,到汉朝初年的时候,民生已凋敝到极其惨烈的程度。几代汉朝皇帝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让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才有了后面的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