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见家长(x)(第2/2页)

“大公子且饶了明远吧。虽然我们都知道明远与文若……嗯,但要是让他去招待荀家的兄长,未免也太惹眼了些。”

曹昂不曾往这方面想,不免露出些许歉意:

“对不住,是我考虑不周。”

“大公子言重。”

顾至神色凝肃,看起来颇为认真,

“我还要去主公那复命,这会见荀氏族人一事,不如交给郭奉孝。”

吹拂着柳枝的春风蓦地停下,郭嘉脸上的笑意也随之消失。

他立即道:

“我亦有事要去找主公磋商……”

“不知奉孝所为何事?我可替奉孝代为转达。”

见这两位谋士又开始相互“拆台”,曹昂在心底暗叹了一声,出言转圜:

“二位勿忧,若二位抽不出闲暇,此事便交托给在下。”

郭嘉刚才的那几句拌嘴,只是习惯使然,并非真的排斥这件事。

眼见身为大忙人的曹昂又开始揽活,郭嘉那鲜少上线的良心到底痛了一下。

他清了清嗓,缓声开口,

“大公子这些时日辛苦守城,又要处理诸多事务。此事便交由我与明远。”

被郭嘉一锤定音,顾至没有再推辞。

最后,局势演变成顾至、郭嘉、戏志才三人一同去见荀家的族人。

为了让“老乡拜访”的理由更逼真一些,郭嘉还拖来了一向不被他待见的枣衹,让枣衹打头阵,在前头领路。

枣衹今日休沐。见到三个稀客,正摸不着头脑,就被郭嘉塞了一只雉,三只玉匣,让他去见一见新来的“老乡”。

枣衹不明所以,倒是没有推却,大剌剌地走在最前方,敲响了“老乡”的大门。

“荀氏新来的族人就在此处?”

枣衹行事一向不拘小节。但大约是荀氏一族的高致之风过于深入人心,从来不在乎虚文浮礼的枣衹,在敲门前整理了自己的衣襟,就差把野雉的毛都捋顺一遍。

一番捯饬之后,枣衹终于敲响荀家的大门。

荀家的仆从打开院门,一看到眼前这个“名动颍川”的大人物,就下意识地想将院门关上。

但他理智尚存,又因为看到了枣衹身后的另外三人,仆从耗费了好大的力,才止住了关门的冲动。

“听闻有‘故人’来,我四人特来拜会。”

枣衹将手中扑腾乱飞的野鸡塞到仆从手上,抖干净手上的鸡毛。

雉,也就是野鸡,通常是士人间常用的拜见礼,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某种程度上比他手中的玉匣还贵重。

枣衹送的这个礼物合情合理,在仪礼上挑不出过错,唯一的问题是……他送的这只野鸡实在太能扑腾。

仆从险些被扑腾着翅膀的野鸡扇中面颊,字面意义地被蹬鼻子上脸。

他无暇招待几人,只能勉强按住比年轻时的枣衹还要聒噪的野雉,艰难地道。

“几位稍待,容我进去禀报……”

“南烛,可是有客人来访?”

一道陌生而温雅的声音从院内响起。

顾至的目光掠过扑腾乱动的鸡翅膀,向里侧看去,隐隐约约见到一片缃色的衣影。

衣影晃动,仆从恭敬地应了一声,带着过于激愤的野雉退向一侧,为那人让路。

一位身形瘦长,唇上蓄着墨黑色短须的男子站在几人的面前,眉目清平而威严,衣饰极为简朴。

他看似与荀攸一样,敛声凝息,将所有光芒都内蕴隐藏。但他的脊背如青竹般挺直,带着几分峻拔的冷意。

顾至曾无数次听荀彧提及他的家人。根据“衣不重彩,光华内蕴”的特质,眼前之人应当就是编写《汉纪》的荀悦。

荀悦似是留意到远处的视线,朝着顾至的所在投来目光。

那道目光,与他本人相仿,平和中带着堪破一切的冷峻。

“几位请进。”

荀悦并袖一揖,请几人入内。

站在最前方的枣衹竟是在此刻猛地退了一步,险些撞到后方的郭嘉。

他一面站直,一面退到郭嘉身侧,对着郭嘉咬牙切齿。

“郭贤侄,你说来见荀家的老乡,可没说要见的是荀仲豫。”

郭嘉佯作惊讶:“我还以为世叔知道,就没多提。”

几个客人主动登门拜访,却不肯入内,其中两个还在叽叽咕咕……对这近乎失仪的举措,荀悦只耐心地站在院中,并不催促。

“仲豫,有客人?”

又一道声音响起,屋内走出另外两道颀长英拔的身影,其中一人顾至认识,正是荀谌。至于另外一人,与荀谌的面容略有两分相似,应当就是荀谌与荀彧的兄长,荀衍。

荀谌、荀衍一走到院中,就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顾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