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就怕大家太过激动,发……(第2/3页)
楼层越高,需要用到的钢筋就越多,别看叶宁这边工程更大,其实只建一层的话,细算下来,用到的钢筋可能比顾骁那边的还要少。
叶宁点了头,给出这张存折后,她手里还有一张存着崔维诚之前买机器钱的存折呢。
“我知道,我也没说不让你用,反正这钱你先拿着吧,多一些总比不够用的好,既然你有路子,那这钢筋只要需要咱们就买,到底是要用上几十年的房子,安全第一,偷工减料可不行!”
把存折交给顾骁后,叶宁就去储蓄所了,牛草湾三大队的周胡子给她看的吉日定在三天后的辰时,既然都来镇上了,她正好去储蓄所把抛梁要用的银币给换了。
叶宁还没见过面值一两分的银币呢,这硬币拿在手里重量略轻,考虑到上梁当天,除了牛草湾三大队的人之外,可能会有附近其他队的人也来看热闹,她也没有小气,直接换了一百块钱的银币,都是一分、两分的,加起来有七八千枚,怎么都够用了。
三天后是腊月二十七,离过年也没两天了,秉着多给大家沾点喜气的想法,叶宁特意回现代买的糖。
怕来回的时候遇到周新文他们,叶宁还特意去找了周新文,让他们休息三天。
周新文想着他们要继续铺水泥的话,上梁当天墙上的水泥可能还干不了,也没就没有继续,当天一行人就下山休息了。
叶宁回到现代把这边要上梁的事情和叶卫明他们一说,两人都一脸懊恼地拍了拍脑袋:“是有这个讲究的,之前我们家这房子上梁封顶的时候,我们光是馒头都买了二十几屉呢,这个周队长人不错,心细,他说得对,你以后既然要在山上搞养殖,现在多花上几个钱也没什么。”
马玉书更是在一旁追问道:“你发不发馒头?要发的话,我们自己在家里提前一天做好拿过去?”
叶宁觉得馒头这玩意儿是可有可无的:“发不发都可以吧,要发的话直接在镇上的早点铺子提前定好就是了,自己做多麻烦。”
马玉书也怕麻烦,闻言也没多说什么,只提醒道:“也行,取货的时候你带几个干净的竹筐铺上油纸过去装馒头,我们这边的塑料袋是不好拿到那边去的。”
镇子那么多人,叶宁挑着下午过去,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早餐店预定了三千个馒头。
既然做了,那就做到尽善尽美,牛草湾三大队附近几个村长的人加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这样基本就能保证一人能领到一个了。
一块钱一个的开花大馒头,因为叶宁要的多,老板还主动给她少了两百块钱:“买这么多馒头,是家里要办席哇?”
附近几个村里这两年确实有把馒头当主食的习惯,主人家办事的时候,除了米饭之外,确实也会准备上一盘子馒头给客人吃。
叶宁要的数量这么多,早餐店的老板也只能想到这个用处了。
叶宁也没多解释,只含糊地点了点头,说自己后天下午过来取货。
现在天气冷了,这馒头出锅后放上一晚上也没事,叶宁怕上梁当天早上过来拿会耽误事。
定好馒头后,叶宁又去批发市场买瓜子花生糖果,一样一百斤,回头用竹筐装了全都撒出去,这喜气和财气保证给得足足的。
因为出门的时候叶卫明特意提醒了,所以叶宁还去买了十几个大吉大利的红包,打算回头分给参与建房的工人们。
时间很快来到上梁当日,叶宁提前把馒头和混合好的几大筐瓜子花生运了过去,放到了还没屋顶的房子里。
看着叶宁忙进忙出的身影,叶卫明不由得再一次和马玉书抱怨道:“这木门怎么就不让我们过去呢,这么热闹的事情,我们却只能在这边干等着。”
马玉书拍了拍丈夫的胳膊宽慰道:“行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女儿能有这番造化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我们就别奢求太多了。”
天还未亮,听说叶宁今天山上的新屋上梁的村里人就陆陆续续地往山上走了。
周顺弟一家人是叶宁单独请过的,附近几个队上帮着叶宁修过路的人周新文也去打过招呼。
其他人虽然没有帮着叶宁修过路,但是大部分人都帮她捡过鹅卵石。
如今正是农闲,大家又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位归国华侨叶小姐是个大方的性子,但凡是家里没事的人,都往山上走了。
不算笔直的一条山路上,走得人一多,看着倒是热闹得很。
周顺弟迈着小脚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的,但是顾骁想着叶宁都请过他们一家人了,还是背着奶奶,带着妹妹上了山。
此时叶宁已经准备好了东西,因为她之前特意打过招呼,周新文带着家人来得最早,一到山上就带着家里人帮她布置起了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