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3页)

只是后面这话就没必要说出来,到底袁绍没什么对不起他们的地方,他们还一心想着啃袁绍强大自己,似乎不太道德。

虽说他程仲德和主公曹孟德名字里带了德,性格中就缺点德是事实吧。

与麾下谋主达成一致,曹操立刻就将兖州事务交给程昱和好友张邈,自己则带着戏志才亲自前往冀州。

他清楚袁绍好谋无断,容易受旁人影响的性格,此事关系重大,曹操必须亲自前去劝说才能保证袁绍不会中途变卦。

匆匆行至冀州州牧府邸,曹操与几个身着亮银锁子甲的兵士擦肩而过。曹操惦记着大事,并未在乎这几个士卒,为首的小武官却频频回首,看了曹操数次。

曹操怎会在此?张著心中升起了疑惑。

张著是赵云麾下门牙将,跟随赵云参加过诸侯讨董,自然也见过曹操。此次他亦作为赵云亲信随其返家护送赵氏族人迁移。

几日前真定赵氏顺利离开冀州地界,赵云便派张著前来告知袁绍一声,也算有始有终全了礼数。

张著本道此行不过例行公事,岂料竟在边境遇着本该坐镇兖州的曹操。出于跟随主将上行下效的谨慎,他当即勒转马头,快马加鞭返回赵云身边,将所见所闻细细禀明。

赵云听闻曹操在袁绍府中出现,神色一肃,当即派人八百里加急将这个消息送往彭城。

作为昭明军统帅,赵云执掌军情机要,对曹操了解甚至比与曹操是发小的袁绍透彻。袁绍尚沉溺于”孟德乃吾附庸”的幻念时,昭明内部文武早就把曹操当成了一方独立诸侯对待。

什么事情值得曹操亲自至冀州拜见袁绍?赵云换算一下,什么事情值得自家主公亲自去洛阳拜见天子?他立刻便把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陈昭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消息之后,立刻把郭嘉唤来,将情报交给了郭嘉。

郭嘉低头迅速浏览过情报,正色拱手:“臣这就命人去探查此事。”

“奉孝亦不用着急。”陈昭倒是气定神闲,她对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心知肚明,早就做了不是她打别人,就是别人打她的心理准备。

如今真有了打仗的苗头,陈昭反倒没那么提心吊胆了。

“就算打仗也不会立刻动手,如今已快入冬了,谁先动手也都需等到开春。”

寒冬腊月,甲胄结冰,又无冬衣御寒,要真是冬日打仗,用不着交战,半路上军队就能死伤大半。

就连后勤略充沛的昭明军,冬日也是待在屋内上课亦或者自己动手打磨兵器箭矢。

“更何况也不一定是冲我而来。”陈昭见郭嘉焦虑,出声安抚他,“也可能是为兖州刘岱亦或者幽州公孙瓒。唔,也可能是曹操和袁绍只是单纯想要叙旧,再做一回抢新娘的缺德事?”

这个笑话没能让郭嘉笑出声。公孙瓒和袁绍打了大半年了,曹操一直冷眼旁观,怎么可能忽然就要掺和进去?十有八九是冲着自家而来。

郭嘉紧抿着嘴唇匆匆离开书房,不打听清楚曹操去寻袁绍到底所为何事,他放不下心。

望着郭嘉难得严肃的模样,陈昭苦恼托着下巴,决定把荀彧和貂蝉给郭嘉拨过去。郭嘉平时惯爱偷懒,可逢军国要务,就喜欢穷竭心智,废寝忘食。

每日工作平均五个时辰就够了,没必要通宵把自己身体熬坏。

陈昭按按眉心,又命人把蔡琰唤来,打算提前先把粮草备好。

只有寥寥几人意识到了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

更多人依然紧盯着官职分配。

曹劭每日都能听到谁谁谁分得什么官职,在家中抓耳挠腮等待。打听到陈登被封为司空曹史,专掌州中土木修建,曹劭一边酸溜溜一边私下嘲笑陈登是弄瓦之辈。

“我乃大儒门生,可不做那等与脏泥烂水打交道之事。”曹劭向身后书童讥讽。

站在曹劭身后的书童趁着曹劭看不到,面无表情扣扣耳朵,翻了个白眼。

这话他已经听了第三十二遍了。

“郎君才华横溢,陈使君早晚当以要职相托。”书童照例奉承。

忽闻庭前喧嚷:”郎君!州府文书到!”侍从引数名甲士疾步而来。

曹劭迅速起身,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手捧文书的兵士身前,又觉得自己太急切,掩饰咳嗽了一声,桀骜扬起下巴。

“州牧任命劭为何职?”

面无表情的兵士把文书交给曹劭,曹劭立刻展开,看了几行就面色赤红,怒发冲冠。

“欺人太甚!何至于以鼓吏辱我!”曹劭心头火起,握着文书的手指颤抖。

那陈昭竟然只给了他一个鼓吏官职!他堂堂曹氏子弟,累世高官,兄长还是州中大将……居然让他做一个敲鼓的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