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这一天,刘钦以太子身份监国,坐在龙椅上的刘崇神情颇为萧索,现出几分从未见过的老态龙钟。刘缵阴谋篡逆的消息和他的死讯在朝会时公布,一同发下的还有数道旨意,禁军、京营两军全都变了天,一路交与崔允文,一路交与陆宁远。

原先邹元瀚所部,此刻也正驻扎在京外,却没有如刘钦早上向刘崇要求的那样同京营一起划归陆宁远,而仍是保持不变。并非是刘崇说的话打了折扣,如今宫中禁卫均被刘钦换成自己的人,他不点头,刘崇纵然御笔朱批,诏令也难出宫墙,这是因为临到朝会之前,刘钦自己反悔了。

刘缵虽死,但也只是死了他一个,曾经依附他的文武大臣遍布朝廷内外,此时他们人心惶惶,都在观望,一旦处置不当,于肘腋之间逼反他们,便不是今晚这干净利落的一场宫变所能平定的了。他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慢慢地行事,务求把这段最动荡的时间平稳度过。

这当口要是下手太过狠厉,恐怕会逼反原先的邹元瀚部,惹得京城不太平,他不能不怀此担忧。

当初邹元瀚兵败,他所部士兵几乎零落殆尽,新招募的这些也尚不可说已经成军,但毕竟也有大几千人,而且各个都是武器齐备的士兵,就驻扎在京城外面几十里处。

别说是几千甲士,就是几千头猪,忽然一起发难,那也要闹出些乱子,更何况邹元瀚身死之后,新换上的辟英仍是刘缵、陈执中的人,这时候最紧张的几人当中就有他一个。

辟英此人也不简单,和京营当中许多军官都有交往,难保他走投无路之下,不会有所串联。

如今中朝大变,最忌讳的便是京城内外的兵马再出什么乱子,因此刘钦权衡再三,终于还是请刘崇压下那道换帅的圣旨,留待日后徐徐图之。

陆宁远平白少了一路人马,倒不在意,反而是崔孝先,他那次子因为支持刘钦,已经被人攻讦得罢了官,正灰头土脸,谁知转过一夜,竟然形势陡变。刘缵身死,刘钦成了监国,最重要的是,他那个不声不响的长子,在他全然不知道的时候,也忽然成了刘钦眼前红人,担当如此亲重之任。他如何不又惊又喜,几乎怀疑是自己做梦,在朝会上把手伸进袖子里面,拿指甲在胳膊上狠掐两下,才敢相信竟是真的。

不过刘钦虽然出于一些考虑,刘缵的党羽许多都没有动,但有几个决不能放过,除去参与前一夜宫变的头领之外,便是现在正在狱中的陈执中。

陈执中现在已经下狱,没了实权,按说对他威胁不大,却是一面旗子,在刘缵死后,他的那些党羽,人人都只能盯向陈执中。刘钦料想会有许多人千方百计想要营救于他,便打定主意将其扼于未萌之时,监国当日,便提出尽快给陈执中论罪,而后不出十日便将其处死。

他这样做,不只是考虑陈执中于刘缵残党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周维岳。周维岳把全部志望寄托于他,而他所承诺的公道,不能全不兑现。

岑士瑜其人,碍于现在形格势禁,他暂且动不得,周维岳的那一只千里迢迢运进京城的箱子里面牵扯的那么多的官员,他也不可能刚一上来便一网打尽。但他既然已掌权柄,那起码这个陈执中是非死不可的了,他若不死,刘钦无法直视周维岳看向他的眼睛,也咽不下自己心里一口气。

十日后的事情,暂且不表,刘钦第一日监国退朝之后,还有另外几件事办。

第一件事是,如何处置周章。

他忙得腿上伤口也只是简单包扎一下,连沐浴都没腾出时间,一时没有把周章想起来,后来是周章主动找的他。

那时刘钦已经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脸上、脖颈上、手上血迹也被拭净,头发重新整整齐齐梳成发髻,上戴一顶金冠,除去头发丝间还有已经干涸的血迹之外,已经看不出前一夜曾发生过那样一场惨变。

他没有留在皇宫,而是回到太子府,所有文件都从他这里经手,盖上连夜铸好的监国印章,然后发出。一天之内无数人来他府上拜访,有来探听情况的、有投诚的,也有忧心忡忡向他请罪的。听说周章求见,他从百务缠身当中回神,心里阴了一阴,竟不知道该不该见他,想了一想,要是不见,反而显得是他落于下风,便让人放周章进来。

同样经历了一夜的大战,刘钦志得意满、精神抖擞,周章却添了几分憔悴。他进门时脚步很慢,比陆宁远更像是患有腿疾,几乎是一步一步磨蹭到刘钦面前。

刘钦紧盯着他,竭力想在他脸上看见懊悔、自责,抑或是歉然的神色,可是没有,让他失望了,周章脸上的神情让他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