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2/3页)

秦良弼看出他们的惊讶,虽然不知道什么“吴下阿蒙”,却也不由得意非凡,低低骂道:“你们懂个屁!俺现在是不一样了,学问大着去了,不是瞧不起你们……哼哼!”

众人哄得一笑,顾忌着天子就在不远,不敢笑太大声,秦良弼却一抹胡子,泰然自若。

他近年来学起了读书习字,虽然速度不快,但戎马倥偬之余,总让幕僚教自己几个字,一年下来倒也认识了不少。

说起此事,起因倒还是刘钦。

当日刘钦还是太子时,朝堂上龙争虎斗,殃及了秦良弼这条池鱼,刘缵一党找了个由头重重攮了他一刀子,那边刘钦便紧跟着送上金疮药,写信过来对他好好安抚了一番。

刘钦当真会说话,三言两语说进他心坎里去了,幕僚给他诵读时,听不三五句,秦良弼心里憋的那一腔窝囊气便烟消云散,再往后听,更是自雄,屁股后面一根尾巴立起来,恨不能竖到天上去。

在信里刘钦非但踩了别人一脚,还不忘将他高高捧上了天,他被夸得心花怒放,又让幕僚读了两遍,仍不过瘾,一把将信抢在手里,打眼一瞧,从满纸蝌蚪之间瞧出花来。

小太子的字真是好看——时至今日秦良弼也认为刘钦给他的来信一定是他亲自所书,幸好事实也是当真如此——横是横,竖是竖,直的直,歪的歪,有鼻子有眼的,怎么他就能写出这么样的字呢?

秦良弼瞅了半晌,忽然骂道:“啥啊,啥啊,这都是啥啊,哪个是夸俺那几句?”

幕僚忙指给他看。

秦良弼看着,不认识,又问:“骂别人的呢?”

幕僚又指了另外几处,秦良弼也看不出区别,只平白心焦。

“他奶奶的,一个也不认识!”

从此秦良弼就开始学习认字,就从夸他那几句开始,让幕僚一一为他拆解读音和笔划,就这么一点一点学下来,到现在居然也算是粗通文墨了,不过一直没有什么人知道。刘钦登基以来,往往只发公文,再没给他写过亲笔私信,他这英雄也就没了用武之地,不料今日竟然得了机会,当众好好卖弄了一番,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这边他正得意,那边刘钦已应付了拍马的众臣,拿起名册又看了看,“朕开始前说,猎获多的有赏,可惜在场几位大将皆不娴于弓马之事,令朕不能不忧。”

秦良弼听得一愣。

“朕昨日突感不适,不能奔驰,因此猎获不多。”刘钦胡扯起来时眼都不眨,哪怕知情的朱孝、陆宁远、薛逢时等人就在席上,也丝毫不觉尴尬,“可几位久历战阵的都指挥使、指挥佥事,竟然反不如朕,他日回到江北大营,到两军阵前面对夏人,以这等武艺,难道只有让麾下将领冲锋陷阵,自己躲在后面不成?”

让他这样一说,秦良弼脸上半红半白,忍不住便要起身。让幕僚从旁一拉,猛地一惊,赶在站起之前忙又坐了下去。

他听出刘钦意有所指,说的人当中便有他一个,本来想要解释,但稍一转念便想明白:刘钦当然知道他的能耐,他这样说,便是猜到了他的心思,非但不承他情,反而颇为不满。偏偏他还没有可解释处,只有自己受着,幸好一道挨骂的人里至少还有一个熊文寿,他倒也不寂寞。

“只有张大龙……”刘钦当然识得此人,却仍是故作姿态,对着名单仔细瞧瞧,“嗯……陆都指挥使麾下,在其军中现任副千总,武艺绝伦,一日之内猎获豹子一只,狼五匹,鹿十三头,远过于诸将,深孚朕望。张大龙何在!”

张大龙正使劲打量着陆宁远脖子上面那一道不像伤的伤,冷不防听点到自己名,浑身一震,高叫了一声“末将在”,应声出列。

刘钦嘉奖道:“这次射猎,是你拔了头筹,勇冠全军,你要什么赏赐?”

张大龙一愣。刘钦这话问得突然,他事先全没想过,仓促间也就想不太到,吭哧一阵道:“末将也没什么缺的,要不先寄下吧!”

刘钦道:“哪有事后再赏的道理?”将他所说驳回。

张大龙挠了挠头。他原本没想太多,只是逮着机会,撒了欢地跑马,遇见什么射什么,不觉就射了这么多。中间他又是吃饭,又是和人喝酒,歇了好几次,自己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他拔了头筹。见刘钦不依他的,一定要赏,他拧着眉毛想了想,忽然想到什么,“啊”了一声道:“陛下一定要赏,那便赐臣个宅子罢!”

按说此时第一等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借着先前的话头,跪下来慷慨激昂地请求刘钦赐他一个出战抗敌的机会,第二等的也是为自己一军讨些赏赐,以示公心。张大龙不按套路出牌,居然在天子面前求田问舍起来,一时大出在场所有人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