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刘钦进入亳州不久,夏军便也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最先赶来的不是狄庆,不是呼延震,而是曾图。
说是出乎意料其实也不对,狄庆毕竟相对较远,又犹豫不决了两日,呼延震则被打得元气大伤,从上到下都需要休整,不可能再像刘钦那样刚一脱战就快速移动。
相比之下,曾图部不仅离着更近,而且之前一直没经什么大战,少有死伤,他第一个赶到,也不足怪。
况且他是一个降人——他这样的人,想要继续居于如此高位,想要仍能带兵打仗、有权可倚,甚至是想要苟活性命,只有比葛逻禄人更卖力才行。
刘钦这会儿带在身边的将领都十分年轻,大多都没见过曾图,可曾图在雍国时便居于高位,就算未见其面,也早已先闻其名。
然而这一位闻望素隆的大将,在国家危亡之时竟然带着兵马投降给了夏人,甚至非但如此,他居然还开关延敌,将自己所守的重镇榆林拱手相让,让夏人不费一兵一卒就突破了最北边的防线。后面江河摇荡,半壁膻腥,他可说是始作俑者之一。
因此今日亲眼见到他,人人牙痒,不论城上城下的守军纷纷向刘钦请战。
而比起他们,刘钦同曾图的仇怨还要再多一层。
当初刘钦落在夏人手里,虽然招致怀疑,却也一直未被其发现太子身份,直到那日,曾图来到狱中,拨开他粘在脸上的头发,凑近了仔仔细细打量他的面孔,看了一阵,忽然睁大了眼睛,一瞬间露出极复杂的神情。
他没有说什么,起码没有当时道破刘钦身份,应付了几句便走了。
在他走后,刘钦回味着他那时的表情,确信他已经认出自己,却不止一次猜想,他到底会不会告密给夏人?
在这个厚颜无耻的国之大蠹心里,是不是还有一小块良心未泯,还记得这些年朝廷对他的恩德,能为自己遮掩一二?
于他而言,这甚至连举手之劳都算不上,他只要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说,也不需他付出什么,那便是在帮他了。
可是没有。
很快刘钦就被提了出去,这次是以雍国太子的身份。
曾图官升两级,后来在夏国又当了许多年的大将,一直到病死之后,才作为贰臣被褫夺了生前的全部封号,子嗣也逃亡回雍国,借着曾经的旧情,被陆宁远荫蔽了,从此大约是碌碌无为,起码刘钦再没听说。
这大概算是报应,但那时曾图已经死了,他活着时位高权重,毕竟没吃过一刻的苦。
刘钦来到这里已经多年,一切都与上一世不同,兼又百务缠身,前世同曾图的那些恩怨相比之下实在微不足道,他已许久不曾再想起,甚至几乎以为自己已经忘了。既然轻舟已过万重山,过去的事情,也不必放在心上。
可当他站在城头,远远望见曾图旗号,隐隐约约看清他头盔下的面庞的时候,心中的第一个念头仍是:他要曾图死。
有将领提议,应该趁曾图立足未稳,主动出战,在他来的第一夜去袭营,看能否灭其气焰。俞煦虽然仍然主张持重,但现在对方兵临城下,想要守住城池,就不能龟缩其中,坐以待毙,非得主动出击寻找机会不可。
况且曾图不同旁人,对旁人可以持重,唯独对他不能,非迎头敲他一棍子不可,俞煦便答应下来,又去向刘钦请命,得了口谕之后,即安排下夜袭事宜,却不是在曾图赶来的第一夜,而是第三夜。
他知道像曾图这般久经沙场的老将,一向经验丰富,不那么容易对付。他们能想到趁其立足未稳袭营,曾图一定也料在前头,因此第一夜必定仔细防备着,此时袭营,不会讨得什么甜头。
第二夜时,曾图会有所放松,但仍然有备,等到第三夜,虽然那时营垒已经基本坚固,没有前两日易于攻破,却是曾图防备最低的时候,他定然以为自己护卫銮舆,不敢浪战,前几日始终按兵不动,第三日就更不能有所动作了。
殊不知他正要反其道而行之,安排已定,不动声色等了两日,第三天夜里,忽然率军杀出。
只是他毕竟将曾图觑得小了。论年纪、论资历,曾图都是与陆元谅同一茬的人,虽然的确没想到俞煦会在这天夜里劫营,但来到城下逾三日,营垒已结得十分坚固,俞煦虽然打了个出其不意,却也没落下什么好,反而叫曾图探出这支屯驻在城外的京营兵马虚实,第二天一早便开始攻城。
不知他是出于何种考虑,是急于在朝廷面前卖好,撇清一个心系故国、不忍力战的嫌疑,还是存了私心,想赶在狄庆到来之前独自成此大功,居然从第一天起就用上了随身携带的全部火炮,将士卒分成三队轮番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