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2页)
雍王也很难受啊,说起这个都没什么食欲了,放下筷子道:“跟我说的都是些下辈子再一起打仗喝酒的屁话,就让我转告皇上,说他很后悔年轻时没听你的话改掉一些坏毛病,瘴疠也是因为那些坏毛病染的,叫皇上不必自责,再就是嘱咐邓坤邓泰一心为朝廷效力,不许丢他的人。”
邓冲的坏毛病?
兴武帝能想起一堆来,不过怎么算邓冲的死都是为国捐躯,是为他分忧,便有他的责任。
庆阳默默给父皇夹了一道菜。
兴武帝就不提邓冲了,吃了小女儿的孝顺,再看向太子:“听说朕南巡期间,你几乎每个月都要头疼一两次?到底是怎么个疼法,又是什么病因啊,是国事太多累到都快三十的你了,还是不懂事的臣子太多气到你了?”
年龄那句充满了不加掩饰的讽刺与嫌弃,秦弘羞愧难当,离席站到一旁,低着头道:“儿臣无能,辜负父皇的厚望了。”
同样被点到的雍王赶紧站到一边,主动坦诚了自己的过错:“皇上,这事怪我,是我太贪西胡送来的那批骏马了,光想着让北营的骑兵都能换上新马,硬拿叔侄的情分去逼太子心软,结果把他逼出病来,臣错了,还请皇上责罚!”
第一次听说王叔要马的秦炳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事?
庆阳只管瞧着父皇的龙袍领边,因为九华宫离重元宫太近,大哥那边的大事小事沁芳几个几乎都打听到了,所以庆阳回宫当天就获悉了大哥的头疾以及几次引发大哥头疾的引子。
庆阳既心疼大哥年纪轻轻怎么就落了头疾的病根,也能理解父皇对大哥遇事就犯病的不满,父皇与大哥,除了父子更是帝王储君,父皇对大哥期望越高,就越会为大哥的无力感到失望。
兴武帝的火气立即朝雍王发过去了:“你还有脸说!太子第一次监国,你做叔父的不想着给他帮忙就算了,居然还去给他添乱,这是太子还算硬朗没出大事,万一太子有个三长两短,消息传出去,你是要咱们老秦家刚开国就闹出叔侄相残的丑闻吗?”
雍王的脸刷得白了,扑通跪到兴武帝面前,急得语无伦次:“大哥,我,我是真的只想要马,没想别的啊,我又不知道弘儿那么不禁事,我不知道他会头疼啊……大哥你信我,我真不是故意的,没想着要故意把弘儿气出病来!”
秦弘赶紧也跪了下去,为王叔求情:“父皇,此事都怪儿臣瞻前顾后乱了规矩,王叔只是无心之过,还请父皇明察!”
兴武帝笑了下,对着跪在一起的叔侄俩道:“是,你们一个只是无心之过,一个只是心软为难,你们都没错,是朕小题大做了,是朕不该平时对你们约束太多,就该朕的弟弟想要多少匹马朕就给他多少匹,就该朕的太子想把国事当家事就让他随心处置,大不了边军没马挡不住胡骑,大不了国无章法趁早亡国,反正咱们老秦家根子上就是穷光蛋,重新变穷也不怕没饭吃,对吧?”
秦弘三个只是挨了父皇二十来年的骂,雍王可是挨了四十多年啊,一听这骂词就知道大哥是真的动肝火了,悔得他左右扇起自己的耳光来:“都怪我犯浑,都怪我嘴贱,我知道错了,大哥你消消气!”
被父皇的怒火吓得心神俱颤的秦弘一下子懵了,他是该继续认罪,还是学王叔那般直接动手惩罚自己?
庆阳分别从桌子底下踢了二哥、三哥一脚。
秦炳还没反应过来,秦仁连忙扑过去拉下王叔的双手连着身体整个抱住,讨好地看向父皇:“父皇,大哥王叔都知错了,您看这马上要过年了,父皇就饶过他们这一回吧?”
兴武帝冷冷瞪了他一眼。
雍王趁机甩开三侄子,继续扇自己的耳光。
秦炳终于明白了妹妹的意思,扑过去代替三弟从一侧抱住王叔,再去求父皇。
兴武帝叫这几人都滚。
秦炳赶紧扯走了王叔,庆阳与三哥一起扶着大哥告退。
离开乾元殿,庆阳安抚挨了训的二人道:“南巡路途辛苦,父皇虽然嘴上没抱怨,龙体肯定累的,回京后又因为定国公伤心了一场,郁气堆积就容易动肝火,父皇一世英名,不能无故委屈大臣们,只好拿自家人撒气了,但这绝不是父皇的本意,大哥与王叔千万别放在心上。”
雍王两边脸都被打红了,闻言点点头:“是这样,弘儿别太在意,咱们真能帮皇上吐了这口郁气,其实还是立功了,总比他自己憋出病来强。”
他是被大哥骂大的,回头就忘了。
秦弘唯有苦笑。
王叔的错只是一次之过,父皇可以原谅,他的无能却是长期的,父皇如何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