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3页)
庆阳渴望这场沐浴已久,因为上次沐浴还是离开蓟州之前,行军回来的路上她只能隔两晚用热水简单擦擦,就连头发也只洗了三次。营帐里太冷了,每洗一次就要多一次感染风寒的危险,反正白日里行军她都戴着头盔,庆阳宁可忍受身体上的不适,也不想病倒再叫将士们冒出“公主就是体弱”的轻视之心。
但头盔也挡不住北地寒风席卷的尘土,庆阳决定先洗头。
丽妃亲手帮女儿洗头,连着换了四次水,女儿这一头乌黑的长发才算是彻底洗干净了,也洗香了。
浴桶也直接备了三个,裹着巾子从第一个桶里出来时,庆阳的脸与她被母妃搓来搓去的身子一样通红,离开第二个桶时就好多了,沉入第三个浴桶时,庆阳长呼一口气,真正开始了泡浴的享受。
丽妃累得够呛,坐在锦凳上,上半身趴在桶边上,目不转睛地瞧着又变成仙女一样的女儿。
瞧着瞧着,丽妃眼睛一眨,滚落两行泪珠。
庆阳帮母妃擦去眼泪:“母妃为何哭?”若是心疼她,之前哭得应该已经差不多了。
丽妃轻轻地啜泣着:“我是心疼你父皇,自从你大姐被罚,他就再也没有召见过我,这是你回来了我才又在乾元殿见了他一面,才一个月啊,他……老了那么多,母妃难受……病了才更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他为何不肯叫我过去。”
皇上年轻时,她巴不得少住几次乾元殿避宠,现在皇上老了,她想长住乾元殿守着他,皇上却躲着她。
庆阳沉入水中,几个呼吸的功夫后再出来,随手抹了一把脸,开解母妃道:“人人都知道父皇独宠母妃一人,父皇肯定是看出大哥真存了请辞之心,父皇也想成全大哥,那这期间母妃若在父皇身边的话,外人会猜疑您在废黜大哥之事上推波助澜了,所以父皇不见母妃,是为了母妃好。”
丽妃怔了一会儿,流着泪道:“这事都过去半个多月了,他为何还不肯见我?”
庆阳仰头,闭着眼睛道:“因为新太子还没定,无论母妃还是我离父皇近了,都有蛊惑父皇的嫌疑。”
所以父皇还给了她与二哥五日的假,所以初九那日早朝,父皇会有决断。
.
腊月初四、初五这两日,兴武帝让严锡正去跟耶律崇兄弟商议东胡的降书内容了,譬如东胡今后要向大齐俯首称臣且年年进贡,譬如进贡的骏马、牛羊、皮毛数量,譬如这次东胡王庭赎回耶律崇等人的赎金金额,至于大齐将士自己从草原上赶回来的数万匹战马,那是大齐的战利品,与东胡无关。
耶律崇知道自己的伤势,八成是治不好了,在自己的骨气与兄弟妻儿们的性命中间,耶律崇选择了后者。
既然谈好了降书内容,初六这日早朝,坐在椅子上被人抬进大殿的耶律崇忍辱负重地在降书上按下了东胡王印,接下来就没有耶律崇兄弟两家什么事了,等以耶律续为首的东胡使臣回到草原再把赎金送过来,大齐自会放了耶律崇以及兄弟俩的家眷。
外邦之事解决了,待耶律崇兄弟被带下后,兴武帝发布了一道旨意,让中书省将之前废太子的诏书发往各州县,昭告天下。
严锡正、戴纶才领了旨,兴武帝便靠进龙椅,连着咳嗽了很久。
帝王的老态早已有目共睹,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咳嗽,太子之位还空了,大臣们能不着急?
所以,立即就有文官奏请皇上尽快选立新太子,以固国本。
这确实是关系大齐臣民的大事,文武百官都跪了下去,恳请皇上选立新太子。
兴武帝咳了一会儿,扫视一圈下面或老迈或年富力强的臣子们,叹息道:“朕知道,朕知道,这是朕开创的大齐朝,太子的事朕比你们还急,这样,严锡正、戴纶、聂鏊,六部尚书,还有安王、雍王、吕瓒、张玠、侯万中、薛业、樊钟,散朝后你们都来御书房,帮朕参谋参谋。”
安王是废太子,却也是皇长子,兴武帝要他参与新太子人选的商议,便是彻底绝了臣子们继续拥立安王之心。
一时间,超过一半的臣子都看向了站在安王一侧的咸王,敬王还在假中没来上朝,否则也要迎接大臣们的审视。
.
散朝后,严锡正等十六人分成文武两列候在了御书房之外。
还没进去呢,樊钟先表态道:“这么大的事,我可不敢乱出主意,我也不懂,等会儿皇上问了你们尽管开口,谁也不用看我,反正最终我都会听皇上的,皇上立哪位殿下我就认哪位殿下。”
吕瓒、张玠、侯万中、薛业也都是这个意思。
同属武官阵列的雍王:“……那皇上叫你们过来做何,让你们听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