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狼人(第12/18页)

但在法国好像产生了特殊的反应。这些问题的核心似乎是一个新教徒传说的出现,自由和独立的希望来自天主教的专制。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会立场,跟多数宗教教义一样,它也有政治上的分支。

胡格诺教

属于新教的一种的胡格诺教徒把法国君主制看做一种类似傲慢的制度,应该用“神的方式”管理他们自己的事—也就是国王主张的事物与法律分开。许多胡格诺教徒城市实行了独立共和,胡格诺教徒领导者和大臣们鼓励不付给教会什一税—通常是总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样,他们就使自己处在了一个冲突的矛盾中。

对什一税的强烈抗议遍布很多地区,像朗格多克(Languedoc)和阿基坦(Aquitaine),使非教会的征税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也极大地扰乱了政府秩序。这样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

随着16世纪60年代国内反抗和骚乱的继续,政府意识到他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了。

圣巴多罗买节大屠杀

1572年8月24日,大批法国新教徒拥进巴黎去见证来自纳瓦拉(Navarre)的亨利和来自瓦卢瓦(Valois)的玛格丽特的婚礼。这天也是圣巴多罗买节,这是一个神圣而快乐的节日,也是国家天主教机构开始行动的一天。军队出动了,成百上千的胡格诺教徒被杀掉,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之间的敌对持续了好多年。这个事件导致了法国宗教战争(Wars of Religion)时代的来临,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为了各自的宗教控制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战。1598年,曾经信奉新教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试图改善这种状况,他颁布了《南特赦令》,对所有法国市民承诺无宗教偏见。然而,在不到一百年后的1685年,亨利的孙子路易十四废除了这项法令,剥夺了新教的权利,把法国变成了一个天主教国家,然后驱逐了胡格诺教徒。

伴随着宗教方面和国内的动乱以及其他像瘟疫、个人和经济的困难,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日益困苦。宗教的敌对、疾病、贫穷和国内战争都腐蚀了社会结构,特别是在相对孤立的地方。在有很多不确定的事和瘟疫的时候,人们四处寻找替身,公共的宗教事务总是试图宣传自己。上帝在他的天堂里,而撒旦在人间,他决定攻击并毁灭善良的人们。大众不能指望中央政权去寻求任何稳定的生活,因为他们自己都处于一种动荡的危险形式中。这种形式的一致性成为亨利二世统治的特点,现在这个王朝已经由他优柔寡断、缺乏判断的儿子们统治了。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Ⅱ,他跟苏格兰女王玛丽结婚了)仅仅统治了一年,他把“天主教神甫恶毒的谣言”作为苏格兰新教改革运动者约翰·诺克斯(John Knox)的指导。1559年,他登上王位的时候只有十五岁,人们意识到新国王太年轻而且非常容易受人影响,信仰不同的法国大家族—像吉斯(Guise)这样强大的天主教势力都试图增加自己的财富。然而,到1560年,在进行了毫无意义的一年统治后,弗朗西斯死于耳癌(诺克斯说天主教的谣言都是有毒的),他的弟弟查理九世(Charles Ⅸ)继承了王位。查理也是个怯懦的孩子,因此这个国家实际上是被他强悍的母亲凯瑟琳·德·梅迪茜(Catherine de Medici)统治着的。凯瑟琳是一个非常有手腕的政治家,她能使对立的双方相互斗争,从而把法国变成天主教国家。尽管如此,她不想让像吉斯这样强大的天主教家族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她剥夺了比较容易控制的儿子的权力,甚至联合了一些主要的新教来遏制他们的势力。她还深刻地意识到国内强大的胡格诺教派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着。正是她造成了圣巴多罗买节大屠杀的发生,尽管是她懦弱的儿子国王下的令。

大屠杀是这个国家的一个转折点,它加剧了国家的分裂,使法国新教坚定地与君主制对立起来。接下来的几年天主教试图占据人们的思想,新教也为了同样的目的不断努力着。在这样一个激烈的氛围中,鬼神学开始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它牢牢地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甚至是在农村的范围内。

在1574年查理九世去世的时候,他的王国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分裂局面,他的弟弟亨利三世(Henry Ⅲ)接管了这个混乱的局面。吉斯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联盟,用来帮助大天主教皇,即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Philip Ⅱ)。与此同时,胡格诺教徒也都为冲突做好了武装准备。为了阻止全面爆发内战(已经有很多冲突和本地两个派别之间“战争”的例子了),亨利提出了一个似乎能被政客们接受的折中办法(对双方都公平)。为了攻击巴黎的天主教大本营,他也和他的堂兄弟—纳瓦拉的胡格诺教徒亨利建立了一个联盟。在巴黎,吉斯家族正受到麻烦的困扰。然而,在这样一次入侵发生之前,亨利三世被一个多明我会的修道士暗杀了,因为他没有孩子,所以来自纳瓦拉的堂弟接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亨利四世,也就是波旁(Bourbon)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利用天主教同盟的力量夺回了王国的大片土地,为了抚慰巴黎的民众和诸多重要的天主教贵族,亨利把他的宗教信仰从新教改为天主教,并宣布“巴黎非常值得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