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狼人(第15/18页)
格兰德·马尔·加洛
法国童话作家和传说收集者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ault)意识到这些故事的重要性。1697年,他出版了一本故事集,其中特别包括了一个狼人主题的故事—会说话的狼的观念会造成一种混乱。故事是关于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的,她要穿过黑黑的树林,为生病的外婆带些重要的东西。她穿着自己最喜欢的红色小马甲,在穿过树林时遇到了一只狼,这只狼跟小女孩交谈,问了她一些问题,知道了她外婆家的方向,还知道外婆生病了不能出门。然而,狼没有攻击小女孩,这可能是因为看见附近有几个樵夫。接着狼立即表示出对外婆的关心,说希望和小女孩一起去看望外婆,但它提议他们走不同的路,看谁先到外婆家。
小女孩走了较远的一条路,她在路上一会儿采野花,一会儿扑蝴蝶。与此同时,狼已经到了外婆家,它学着小女孩的声音,叫外婆开门让它进去,一进到屋里,它就把外婆扑倒在床上吃了。然后穿上了外婆的睡衣,爬到床上等待小女孩的到来。等小女孩一到,狼装成了生病在床的外婆。他们谈话时说到了狼的大眼睛、大嘴巴和锋利的牙齿。最后一刻,狼露出了本性,扑到小女孩的身上吃了她。故事的结局不会让人感到高兴。当然,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是小孩子们熟知的童话《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佩罗在17世纪末收集的这个版本似乎有一些内容源于一个多世纪前吉尔·卡尼尔、让·格雷尼耶和波利格尼狼人的故事。这里,狼攻击脆弱的、毫无防御能力的猎物—像小红帽这样的小孩和卧床不起的外婆,这可以从法国狼人审讯的证言中找到。实际上,小红帽的故事很可能是以可怕的狼人为出发点的故事。奇怪的是佩罗的女主角并不害怕跟狼说话,或者她在跟狼说话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不对劲。人们认为故事最初是这样的:小红帽遇到的是狼人变回人时的样子(佩罗小心地把狼人表现为狼,而不是一个半人半狼的怪物),这样就不会吓到她了,但是在后来再见面吃她的时候,它就变成了狼的样子。
最初的法国故事版本的结局是小红帽被狼吃掉了,但在雅各布兄弟(Brothers Jacob)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收集的版本中,有一个比较欢乐而让人满意的结局。这个故事于1812年在他们著名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Kinder-und Hausmarchen)中出版了。在德国它被叫做《红帽子》(Red Cap),就是我们熟知的《小红帽》。这个版本中的观点跟佩罗的故事一样,小女孩的叫声引起了路过猎人的注意。猜猜发生了什么?猎人杀了那只狼,用猎刀划开了它的肚皮,把小红帽和外婆救了出来。
纵观整个过程,狼在吃饱以后好像睡着了,所以小红帽把一块大石头放进了它的肚子里,然后把肚皮缝上。狼睡醒以后想离开,但肚子里的石头太沉了,压得它走不动,后来就死了。
小红帽的故事无疑反映了比佩罗早很多的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小女孩帽子的颜色是血的颜色;小女孩跟狼说话反映了她的天真无邪(这样就把狼置于一个魔鬼的角色);魔鬼力量(狼)伪装成人的观念。所有这些传说几乎都要追溯到史前时期。这其中还有各种政治暗示—有人说最初的小红帽故事是一个古老的胡格诺教派故事。据说在圣巴多罗买节大屠杀之后开始流传开来的,它作为法国君主制野蛮的象征—红色是自由的颜色(有时胡格诺教徒戴着红帽子,作为独立的象征)。小红帽和类似的传说故事,所有这些传说都毋庸置疑地把狼和狼人的形象印在了乡下人的脑海里。
约翰·维耶尔博士
然而,并不是说这种信仰,即人能变成动物和被魔鬼操控的观念被人们完全地、无条件地接受。从16世纪中期巫师和狼人形象开始出现时,就有一些对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则质疑的声音。其中一个早期质疑者是一位德国的博士—约翰·维耶尔(1515—1588)。他找到一些对这些可怕的超自然力量医学方面的解释。事实上,维耶尔被认为是第一个用“精神病患者”这个词来描述那些为自己要求权利的人。一个合乎逻辑的、人性化的男人,他认为一些不幸的人欺骗自己去想象他们与恶魔相伴、自己变成了动物,或者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官方应该同情他们,而不是给他们判刑。
维耶尔在他于1563年第一次出版的《恶魔幻想》(De praestigiis daemonum)中,攻击了巫师猎人的指导书籍《巫师之锤》(Malleus Malificarum),还有基督教对迷惑的、精神受了刺激的人的残害。维耶尔是科隆圣人的追随者。海因里希·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冯·内特斯海姆(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von Nettesheim,1486—1535)承认黑暗艺术,他还对所有包括神秘学、哲学和医学组成的整体提出质疑。维耶尔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表明对所谓超自然现象危急性更有启发性观点的作品之一,该作品确实地将现代精神病学的许多相关方面向整个巫术、变形的迷信理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