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狼人(第17/18页)
小朗·钱尼
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美国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一直是哥特式恐怖的先导。环球影城曾在1931年出品过《德拉库拉》和《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两部电影,并受到了好评,这家公司现在正在寻找另一部卖座的电影。1935年,他们出品了《伦敦狼人》(Werewolf of London),但反响一般,到1941年,他们决定出品一部我们现在所说的轰动一时的狼人电影——《狼人》(Wolf Man),它把狼人这一主题带入到电影的传奇中。他们没有选择一个庞大吓人的人来出演主角,而是选了一个跟卢戈西和卡洛夫阴险邪恶的荧屏形象不同的人物,他是一个温和派的天才演员。这个演员叫克雷顿·钱尼(Creighton Chaney),他是传奇无声电影演员朗·钱尼(Lon Chaney)的儿子。尽管他的父亲曾建议他不要从事电影工作,但克雷顿还是决定投入到电影事业中,他从来没有放弃与家人的联系,并在1931年父亲去世后把名字改为小朗·钱尼。他粗野的外表和像小孩一样直率的性格使他成为这个邪恶角色的理想人选。
电影在开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阻碍。环球公司另外两部赚钱的电影《德拉库拉》和《科学巨人》是根据布莱姆·斯托克和玛丽·雪莱的著名文学作品改编的。经常看电影的人可能熟悉这个故事,或是可以回家去读这本书。但没有关于狼人的相对著名的文学作品,所以这部电影不得不依赖情节和钱尼的表演。
狼人
和吸血鬼一样,在某种程度上,环球公司的《科学怪人》也在故事中引进了一些类似传说的元素。电影剧本是科特·西奥马(Curt Siodmak)写的,他自己虚构了某些像吉卜赛传说中的情节。例如,尽管很多狼人审判和狼人恐慌都发生在德国,但狼人成为一种生物主要局限于德国和东欧。这是为了与环球公司其他两部在东欧拍摄的主要作品一致。电影中的主角没有使用魔法药膏或是狼皮披肩或腰带,而是在月光的照射下被迫变成野兽。
这引出了一首被广泛认为是古吉卜赛人所作、但实际上是西奥德马克和他的写作团队特意为这部电影所作的著名四行诗:
即使是心灵纯洁的一个人,
每晚在夜里祈祷,
也会在狼毒花盛开时,
在秋天明亮的月光中,变成狼。
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人在被狼人咬过之后变成狼人的说法。这个变形会发生在被咬之后的一个月圆之夜。这在神话和传说中没有依据,但增加了这个情境的悬念和恐惧感。另外,西奥德马克还有另一个独特的创造—驱魔法可以驱逐或毁灭狼人。这里又一次把狼人传说和吸血鬼混在一起(十字架可以用来驱走、毁灭吸血鬼)。这里用到了银制品,西奥德马克说这是源自罗马尼亚的吉卜赛传说。关于那个魔法类别没有任何资料。尽管狼人在吉卜赛传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人们并不是非常害怕它。事实上,法国乡下人比吉卜赛人更害怕狼人。此外,环球公司还提出了五角星观念,五角星是古罗马尼亚用来驱逐狼人的护身符。这同样也没有什么依据,它只是与主要出自环球公司即将上映的几部“魔鬼电影”一致。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在人的脑中创造了一个印记,就是由人变成野兽,并不是人把自己变成一只真正的狼,而是变成了一种混合的形态—半人半狼。根据电影中的描述,这是一个像人的生物,但是又带有野性的特点。实际上,在更早的一些电影中,狼人更像是一个浑身是毛的猿,而不是犬齿类动物。
《狼人》对环球公司来说取得了商业成功—这足以确保环球能继续拍接下来的几部作品,还有同一个团队创作的《科学怪人》。电影中的狼人形象在随后的很多年里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
狼人尽管没有吸血鬼、甚至《木乃伊》(The Mummy这部电影还是由博瑞斯·卡洛夫主演)那样宏大或恐怖,但它渗透着某种原始的恐惧。
后来的电影制作人用讽刺的手法来表达狼人的主题,比如,《我是一个十几岁的狼人》(I Was A Teenage Werewolf,1957年,迈克尔·伦敦主演,后来他在《伯南扎》(Bonanza)中还扮演了小乔·迈克尔〔Little Joe Michael〕)并出演了经典的《伦敦的美国狼人》(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1979)。像英国出品的《狼之一族》(Company of Wolves,1984年,根据安吉拉·考特莱特的一本书改编)和《破胆三次》(The Howling,1981)都曾试着给人物增加一些深度,但仍包含了之前电影中一些虚构的民间传说,比如认为只有银子弹才能杀死或伤害狼人。从来没有这样的传说—传统观点认为唯一能对付这个野兽的方法只有焚烧它,就像对付撒旦的手下一样。在20世纪后半时期开始出现的场景非常混乱。不过,有趣的是狼人在电影中从不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