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狼人(第16/18页)
维耶尔特别提到他认为的所谓的巫术显灵。他认为,那些被指控犯下这种罪行的人曾患过“体内液体混乱”。他列出了一个医学症状的详细清单,这可以让他们夜里起床到乡村去游荡并思考他们到底是狼还是其他野兽。他还说,可能用一些方法能把他们治愈:通过放血使他们的体液保持平衡,或是吃些多汁的水果,严格控制饮食(毕竟维耶尔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医师)。他进一步考虑了波利格尼那个承认自己吃小孩并参加恶魔夜半集会狼人的案例,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人不是精神有问题,而只是受到了迷惑。并否认他们可能遇到过撒旦或是撒旦派来的恶魔,维耶尔继续坚持谎言使他们神志非常混乱,让他们认为许多关于自己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按照维耶尔的说法,这可能还包括了那些人在变形之前涂在自己身上的药膏—这种药膏能让人产生迷幻的感觉,使人的神志更加混乱。维耶尔给出了一个逻辑学和医学的解释,由许多早期精神分析和精神治疗药物的参考组成。在这些推断中,这个德国医生看起来要比那个时代进步很多。
雷吉诺·史考特
在维耶尔的作品之后,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中质疑了巫术(暗指两人所使用的)案例的可靠性。其中一个是肯特郡(Kentish)叫雷吉诺·史考特(Reginald Scot,1538—1599)的法官。史考特是肯特郡的治安法官,他曾见过很多被指控犯有怪诞罪行的人。另外,史考特是一个新教徒,他利用每一个机会批判那些被他认为是天主教迷信和轻信的东西。他的著名作品《巫术探索》是在1584年(比维耶尔的作品晚了19年)第一次出版的,作品中他嘲笑了那些轻信巫术和经常精神有问题的人。他引用了维耶尔的观点,作品中的很多地方似乎都反映出德国医生的论点,都认为那些被指控的人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虽然有像维耶尔和史考特这些人的具有启蒙意义的作品,但狼人的癔症仍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时不时就会重新出现。事实上“癔症”一词是在更晚一些的一个医学人物的作品中被人熟知的,这个人是精神分析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97年,弗洛伊德发展了一个学说,他说在几个狼人案例中,“癔症”就是现在所说的对较早期性虐待或早期性幻想压抑的滞后情感反映。这个学说的某些方面赞同1603年格雷尼耶的那个例子,可能还有更早一些甘狄里昂斯的审问。弗洛伊德可能受到了维耶尔学说的严重影响—毫无疑问,他读过维耶尔作品的法语译本,因为他在1906年接受采访时,把这本书引为对他最具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根据弗洛伊德1914年的描述,他曾遇到一个跟狼人事件有联系的病人。实际上,弗洛伊德在随笔和记述中都把那个人命名为狼人。据弗洛伊德描述,那个病人二十七岁,来自一个富裕的俄罗斯家庭。在他的分析过程中,那个人描述了他小时候一个关于狼人的梦。他曾梦见自己躺在卧室的床上,突然卧室的窗户慢慢打开了,他向外看,看到外面那棵大核桃树下围坐着六七只白色的狼。
那些狼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没有一只移动,看起来非常凶恶—然而,这个男孩尖叫起来,把自己从梦中惊醒,保姆不得不过来安慰他。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奇怪的民俗元素,弗洛伊德和那个病人都知道,那个病人的生日是12月25日(在许多传说中,如果谁在基督诞辰那天出生,注定就会变成怪物或是撒旦的随从),同时出生时还带着胎膜(一种通常在出生时包在脸上的半透明薄膜),这在俄罗斯的很多地区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弗洛伊德的记录中还提到,从小照顾那个男孩的保姆非常虔诚,而且极度迷信,她把胎膜看做是这个男孩长大会变成狼人的征兆。考虑到这一点,那个关于狼的梦被更多地重视起来。通过揭示孩子最愿意重新返回到母亲的子宫中这一点,弗洛伊德完成了对狼人的分析,并且完全打破了古老的民间说法。保姆依旧关注着胎膜。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自己出生时也带着胎膜。
电影中的狼人
尽管精神病学和科学都试图为想象能把自己变成狼的变狼症寻找其他解释,但不论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对许多人来说它仍然有一种黑暗的魔力。作为一个想法,商业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以狼人和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赢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电影是现在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流行电影非常赚钱,恐怖主题电影前景非常好。一部改编自《德拉库拉》的电影由长相阴险的贝拉·卢戈西主演,同时还有一部类似的由英国人威廉·亨利·普拉特(他已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更具东欧特点的博瑞斯·卡洛夫)主演的电影,它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产业想寻求一种相对恐怖的释放来发展电影,他们在狼人身上找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