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八十年代的算命江湖(第5/19页)

“大师,请帮我看看,我媳妇现在怀的这一胎是不是儿子?”

我们的经典话术是:“应该是儿子,女儿也是宝。”

短短十个字,却能让狍子满怀期望而来,高高兴兴而归,而且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埋怨算命先生。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纲常伦理教化下,中国人特别喜欢生儿子,尤其是一连生了三四个女儿的人,更是心急如焚。在农村,甚至邻里之间吵架,有儿子的一方也会用这个把柄攻击没有儿子的一方,会骂:“你祖上缺德,这辈子没儿子,你这个绝户!”

所以,儿子必须要有,因为有了儿子才能有孙子,子子孙孙才能无穷尽焉。

当我们面对狍子说出“应该是儿子”这句话时,狍子首先会得到心理安慰,这样就把他的心情稳住了,否则直接说“没有”,他肯定抬屁股就走,我们也就赚不到钱了。

然后我们才会说下半句,“女儿也是宝”。

封建思想浓厚的家族,认为女儿早晚都是别家的人,费尽心血把她养大,最终还要赔上一笔嫁妆给别人传宗接代去,反正是亏大了。所以,一般家庭都管女孩叫“丫头片子”,很不值钱,只有大家闺秀才会被称为“千金”。

当我们说出“女儿也是宝”这句话时,狍子肯定会疑惑地问:“大师,这是何意?”

我们会煞有介事地说:“按照您夫妻俩的八字看,这一胎应该是个儿子,但我还看到,他旁边还有一个女孩,一根树枝上挂着两个果子,究竟它俩谁先下来,这得看命。”

“什么意思?”

此时,我们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仙童下凡图”给他看。这个图上画着一棵大树,有十二条树枝屈曲盘旋,每条树枝上都画着四五个果子,果子上画着小孩的笑脸。我们会指着一组挨得比较近的两个果子说:“看到没?这两个果子下凡后,就是你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都不是凡夫俗子,都是天上的星儿。如果是男孩,将来骑大马,戴红花,如果是女孩,也会嫁入豪门,是个官太太,您呐,就等着享福吧!”

这一番言辞下来,狍子们基本都笑开了花。

几个月后,小孩生下,如果真是男孩,狍子必然前来答谢。如果是女孩,也无所谓,狍子不会来找麻烦,至于将来是否嫁入豪门,那至少十八年之后再说了,到那时,没人会在乎当年算命这回子事了。

七坝头算命求子

此刻的王家贤求子心切,抓耳挠腮,年龄不饶人,他都五十多了,妻子也四十多了,再弄不出个带把儿的来,今生就与儿子无缘了。

后来,王家贤又把我叫来:“五哥,你也帮着想想办法,你和四哥都有儿子了,帮帮老弟啊。”

“唉!”我一声长叹,“儿子有什么好的!我倒希望我生的是两个女儿,我那儿子整天调皮捣蛋,比闺女差远了!”

“养儿防老啊!”王家贤急切地说。

“养儿防老?呵呵。咱镇上的张金斗张老汉你看到了吧,五个儿子,当年老张为了养活这一家子可是吃尽了苦头啊,像个牲口一样干了一辈子苦力,如今老了,儿子长大了,都他妈娶了媳妇,现在怎么样,这哥儿五个一个比一个操蛋。按理说,老人上年纪了,当儿子的应该抢着照顾,你再看他们五个,一年十二个月,每家轮两个月零六天,结果因为二月份少了两天,小儿子就是不接老人过来住,大儿子却声称日子已经满了,少两天只能怪老黄历,当天就把老头赶了出来。老头就因为这个,愣是在车站票房子里蹲了两天,晚上没人送饭,还是好心的崔大妈给他送了一碗面吃。这叫养儿防老?这他妈不是养儿,这是还债,还这帮白眼狼的债!”我气愤地说。

“哎呀,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啊。”王家贤说。

我说:“你怎么就不看看那些养闺女得福的人?赵铁皮家三个女儿吧,大女儿嫁了个知青,现在回城了,每逢过节都回来看赵铁皮夫妇俩,人家从北京带回来的好吃的,咱见都没见过;二女儿嫁给一个瓦匠,前年翻盖房子,人家的二姑爷一下子叫来二十口子人,二十天房子起来了,没花一分钱;三女儿现在上大学了,听说将来要出国,这要嫁一个外国人,将来还不送老头一个航空母舰啊。什么叫享福啊,这才叫享福。我敢说,将来我的儿女长大后,我女儿肯定比儿子更疼我,我现在看见我儿子就生气!”

“哎呀,五哥啊,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有儿子了,当然可以这么说了。”

“要不我把儿子过继给你,你要不?”我笑着说。

“您别逗我了。”

我和四坝头始终没有说服王家贤。他还是偷偷地跑去找名声大噪的周玉郎了。